如果他放任不理,那么二人成为政敌的几率,真的和成为盟友的几率一样高。毕竟,李之郎是外臣,而王振是内臣。
如果将来李之郎真的成了内阁首辅,哈,二人之间必然会出现权力交叉,有交叉就有争夺……自古权力之争,最终往往是一片血雨腥风呐。
想了许久,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这时有小太监前来禀报,皇帝传召。王振不敢怠慢,匆匆收拾一下,便往武英殿赶去。一路之上,他还不忘在心里自嘲一下,算了吧,李之郎想当内阁首辅,还早着呢!再说了,就算将来长大了,这内阁首辅能不能当成,真的还是两说呢。
七岁的孩子,自己太多虑了,甚至有些杞人忧天。
进了武英殿,却只见皇帝一个人,王振不由得愣了一下。武英殿是皇帝召见群臣议事论政的地方,而且皇帝的龙袍都还没来得及换呢,显然刚刚召见过大臣。可问题是,自从朱祁镇继位后,因为年幼,无法处理政事,往往是有张太皇太后或诸位内阁大臣陪伴一起的,就算议事完毕,也断然不会留皇帝一个人在这里,这些老头子老太婆们,可都防着自己,怕自己干政专权呢。
若不是皇帝太依赖自己,使出一哭二闹三退位的把戏,估摸着张太皇太后早就一巴掌把自己拍死,另外换一个太监侍候皇帝了。
幸亏自己平时百般忍让,方才维持住眼下这个貌似和平的局面。
因为太过奇怪,以至于王振都忘了向皇帝行礼,这对于一向谨小慎微的王振而言,非常罕见。不过,遇到罕见的情况,自己有一点罕见的情况,也算正常吧?
小皇帝倒没有在意他的失礼,见他来了,高兴地走下龙座,站到他面前兴奋地说:“王先生,答应了!他们答应了!嘻嘻,怎么样?再过一个月,我就可以检阅一番咱们大明的军威了!”
王振一听,也顿时兴奋起来。平日里,他可没少劝皇帝,对待臣子一定要用重典!恩要重,罚也要重。
当然,不管多么大的重恩,给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信就行了;至于这重罚么,还是让那些烦人的外臣们领受吧。
王振不断给小皇帝讲述太祖皇帝开国的故事,尤其是太祖爷征战四方,杀伐决断的风采,说得简直他亲眼所见一般,每次都是唾沫乱飞,如痴如醉。讲完后,他便谆谆教导小皇帝:大明威武,大明帝国万岁,大明帝国要发展军备,征伐八方,让四夷臣服,四海来朝;治国首先掌权,掌权首在军权;是故,要以武治国,扬我大明国威等等。
此时大明立国不是很久,武风尚且盛行;不像明朝中后期那样,武官见了文臣,简直就像孙子见了祖爷爷,尊崇有加。所以,王振的思想倒也有些市场;当小皇帝将王振的道理摆给大臣们听得时候,大家固然觉得小皇帝的话漏洞百出,可皇帝既然有振奋之心,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交口称赞的。
得到大臣们的称赞,小皇帝更加相信王先生的话,也更坚定了发展军备,以武治国的心思。前几日里,在王振的撺掇下,他决定率文武大臣在将台阅武。刚刚召见大臣们,自然是商量这件事的。
大家见小皇帝兴致勃勃,同时自己也想到将台上风光一把,便很快达成一致,顺利通过了小皇帝的提议。
这一下,可把小皇帝高兴坏了。不但是因为自己可以检阅军威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策略第一次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