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他们决定跑的时候就不再是我们的手足了。所谓恩威并施,就是不能光用恩,也要用威。若是此时还不用非常手段,只会让众军更不知敬畏,离者更甚。”汪兆龄侃侃而谈道。
这些正跪在空地上的几十上百号人都是刚刚抓回来的逃兵和逃民,也就是他们自己人。
张献忠在白水战败逃回长沙后,其军心和民心开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严重动荡,但祸不单行,进军江西的张其在战败被杀的消息又紧接着传来。
然后正在南边率三万精锐追击三藩王的刘文秀也飞檄其在道州(今道县,原为府州,治下五县)遭遇了向南作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三藩王即原衡州的桂王朱常瀛、原长沙的吉王朱慈奎和原荆州的惠王朱常润,他们被忠于明庭的官员和军队一路护送着不断南逃。
虽然道州之战只是一场很小的战斗,并且失利的原因也主要是轻兵冒进,但刘文秀本人却在那次战斗中被弓箭射伤。
部队也因此暂时受阻。
加之刘文秀的部队此时已出现了较严重的水土不服和疫病传播,三藩王逃的也很快,明显无法追上,故刘文秀向张献忠请求回军。
而随后传至的偷袭岳州的混天龙败亡则更是一件显而易见早被大家想到的事。
连续的噩耗让惶恐不安的张献忠冶下军民更加惊慌,很多新附的部下和归顺的权贵阶层开始出现动摇,有令不行和有禁不止的现象如同开闸的洪水一样激增,尤其是出现了大量逃亡现象。
即使是李如靖率大军从衡州火速就赶到了长沙和孙可望及时将周边军队全都汇聚了过来保证了长沙周边的张献忠军队总兵力迅速恢复至十万以上,也丝毫没起到稳定作用。
为稳定统治,正在因大败而情绪极不稳定的张献忠采纳了新任军师汪兆龄的意见,将屠刀第一次伸向自己的军队,伸向了普通民众,企图通过屠杀来震慑军心和民心。
汪兆龄是去年底张献忠攻桐城城时俘获的一个读书人,当时只有十九岁。潜山大败后,张献忠杀尽军中抓到的大量曾以礼相待的相公,独留了汪兆龄和另一个叫林子长的人。
只有汪兆龄和林子长未被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但林子长后来寻机逃走,汪兆龄却留了下来也更有意思。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是太年轻了,汪兆龄始终寂寂无闻。
直到徐以显死后,汪兆龄才在严重缺乏人才的张献忠军中崭露头角,最近更是在张献忠心目中的地位火速上升,并被拜为军师。
而他打动张献忠的就是入四川说。
白水大败后,张献忠的本意是想纠集和发动全部力量继续进攻江西,打开绕过岳州和武昌的左良玉重兵集团进入江南的通道。
张献忠判断张其在虽败,但目前在袁州的赵进并没有李平那么变态,无力对抗自己庞大的军队。而且打跑了赵进,他就可以直插南京,用不着面对李平和左良玉的重兵集团。
张献忠需要让部下们迅速重拾信心。
同时,张献忠也预感李自成会在北方取得更大的成功,他自己非常的不甘落在人后。
当初他迅速分兵派出张其在去支援并企图占领袁州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
但汪兆龄却建议说:“江南未可图也,欲改为正号,养威蓄锐,莫如秦蜀,欲取秦必得蜀,得蜀以为根本,根本既固,然后北伐,四征天下。”
这基本上就是刘邦那个套路,汪兆龄也非常恰如其分的举了刘邦的例子。
刘邦是什么?那是大汉的开国皇帝。
对历史知之甚少的张献忠听后大喜。
然后张献忠就迅速放弃了图谋江南的打算,而决定向四川进发。
这也是本来历史上张献忠做出重大战略改变的缘由。
当时,他迅速终止了张其在已经在江西打出的大好局面,于十二月回军重夺岳州,打开了进入长江的通道,最后全军从长江入蜀。
只不过这个时空里,正处于严重战略困境的张献忠把这一决策给提前了。
而为了解决目前军心民心严重不稳的问题,张献忠也再次采纳了汪兆龄的建议。
汪兆龄的建议就是以杀立威。
事实上,汪兆龄这个在原本历史上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张献忠成都政权东阁大学士和左丞相的二吊半子智囊不仅提出了极不靠谱的入四川说,也是张献忠在四川血腥屠杀政策背后的关键性推手。
面对蜀地军民激烈的反抗,正是他建议了张献忠“将在城之民尽行屠戮…此制剽悍、安反侧之善策也”。不久,他又建议张献忠大杀士人,接着又建议杀降兵,最后甚至丧心病狂的将杀戮扩大到自己本军的营兵。
可以说,没有汪兆龄,张献忠和大西军不见得会彻底变成魔鬼。
同时这也注定了汪兆龄的结局。
张献忠死后,一直对滥杀政策极为不满的孙可望和李如靖等几个张献忠养子也是实际的军队控制者立即一起将汪兆龄诛杀。
也可能是因为这段恐怖的经历,之后的大西军开始非常注重军队纪律,李如靖坚决走向爱民如子的道路可能也与此有关。
而这个时空,李平的出现不仅没能让阻止张献忠下决心去四川,实际上还大大增加了张献忠想去四川翻盘的决心,甚至把汪兆龄推动滥杀也大大提前了。
同样,汪兆龄以杀立威的结果自然也同历史上一样只是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张献忠还下定了决心西进,并要捆绑尽可能多的人跟他一起走,逃跑者也就更加无法断绝。
“没错,他们既然决定离我而去,那就不再是我们的手足了。李如靖!你是在质疑我吗?”张献忠的怒气霍的一下就被挑了上来。
但李如靖却梗着脑袋着直面张献忠道:“父王。我军连受挫折,将士和小民因惊惧而失去信心本为正常,以杀立威本其实于事无补。现在又要兴酷刑,众军民将只会更加离心离德。父王!请您收回成命吧。”
“你那是妇人之仁。不以威立,本王的几十万军民怕是早溃散了。李如靖,本王主意已定,任何人胆敢再聒噪一次,皆以此刑惩之。”张献忠气冲冲道。
……
几天之后,当得知几十万张献忠大军汇合了最后追赶而至的刘文秀部并将全部船只烧毁后从陆路向北边的澧州挺进,意欲通过澧州直抵长江重镇荆州时,正在岳州紧张备战的李平长长松了一口气。
但紧接着,他又无奈的苦笑起来。
此时,那些大量逃至岳州的张献忠军中官兵尤其是一些像陈子道那样有理想的来自麻城的军官,也包括一些曾在伪政府中任职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给李平解开了张献忠为什么一定要去四川的疑惑。
而且他目前也确定了张献忠的计划已无法再变。
李平知道,自己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改变。
注释:
关于汪兆龄在哪里加入的张献忠,目前史料上有多种记载,争议也较大。其中他是被张献忠从蕲水的监狱中释放出来的也是一个比较主流的说法。本文倾向于他被俘于桐城,而且不是监狱里的犯人,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