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许文岐却只是淡淡道:“自贼乱四起,自愿从贼者不乏饱读圣贤书者,*****更是遍布朝野,很多我辈中的读书人在大义上都不及不识斗字的乡野村夫。
看不看圣贤书、学不学圣贤书不重要,关键是心中有没有大义,并愿意付诸于行动。
何况这些孩子读的全是实用之术,不志在科举,与学手艺的学徒伙计更多相似,而且也正是这些实用之术让李将军的军队不尚浮夸并战力大增。
再者,你见过哪个军将免费教导所有军中孩子们读书的,如此广开民智不读圣贤书又有如何?”
奚鼎铉满面羞红,忙说:“受教了”。
正在此时,一队正在训练并明显非常疲惫的士卒排着整齐的队列从远处静静走过。
这些随处可见始终在接受着各种训练并爱唱歌的部队每次靠近学堂都会变得非常安静。
尽管已经开始见怪不怪,但许文岐还是禁不住痴痴的驻足观看起来。
似乎在欣赏那特有的整齐划一。
他身后那些由与他共同举事的农民军选拔而来的爱闲谈并喜欢趾高气扬的卫队也一个个再次变得异常安静,并满脸都是敬畏。
他们每次见到李平的军队都会立即气势矮三分。
但下课休息的大小孩子们却兴奋起来,他们有些立即开始跑过去靠近观看,有些则结伴走起了一二一,还有些干脆人模狗样的哼起了半会不会的军歌。
许文岐看了好一会儿才决定出发,这让奚鼎铉有些不解,因为这样的兵卒他们一天会碰到过很多次,再精良也该看腻了。
奚鼎铉并不清楚许文岐只是在借此缓解刚才压制的情绪。
对奚鼎铉所说的问题,许文岐其实也是有些不满的,毕竟他是个读书人,还是个走独木桥走出来的读书人,怎么能不介意。
他只是能够说服自己去理解而已。
许文岐已经连李平大量使命妇女甚至包括未出阁的少女去照顾病患这种严重离经叛道的事都能容忍,这个又算得了什么。
他教育奚鼎铉,只是不希望让别人看出他有不满而已,他不想让他和李平之间出现裂痕,至少不能出现的这么早。
没有人可以完全接受另一个人的所有,不同只在于能不能忍受。
对李平,许文岐知道自己是可以忍受的,也必须忍受。
与左良玉及其别的部下们相比,也包括许文岐曾接触过的大量别部官军,李平和他的军队几乎可以堪称完美。
李平如果还要被指责,那大明哪里还有可用之将?哪里还有可用之军?
参观农事活动,是曾干过知府的许文岐最喜欢的事之一,而再次参观鸡场则是他昨晚做出的决定。
因而到达鸡场之后,许文岐立即又开始了刨根问底,并时不时的拿出送给他的养鸡技术小册子去做对比,他在昨晚又想到了很多新疑问。
陪同他的鸡场负责人耐心并完全不藏私的给许文岐做出一一解答。不过遗憾的是,有些深究的问题这个负责人也解答不了,太超纲了。
这个负责人只能记下来,并等着询问赵兰月之后再给许文岐答复。
许文岐虽然见过赵兰月,到李平那里蹭饭也很容易,但那时赵兰月并不会与他们共同进餐。
况且就是有机会再见,许文岐也不好直接向赵兰月请教。
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员,他该遵守的礼教还是要遵守的。
对于所有的泛农事活动,李平不仅对许文岐是完全开放的,甚至对兴国州的官民们也已经全面开放。
无论是红薯的种植,鸡的成规模养殖,深耕技术,还是改良型织布机,甚至包括酒精和香皂制造,李平都将其完全开放并传播了出去。
他希望这些技术能对处于战乱和小冰河双重影响下的广大苦难民众有一定帮助。
他正在改变以往事事谨小慎微的做法。
当然,他敢放大胆子的根源也在于其实力的不断增长。
不过对钢铁和火炮鸟铳等军工方面的制造,李平也仍然继续严加保密,并谢绝对许文岐的参观。
对一点,许文岐并没有不快。
这一天的晚上,在富池镇上的临时住处用香皂美美的洗去了一天的汗臭与鸡粪味后。
许文岐坐在油灯下开始了提笔,他要写一份题本,他要向皇帝奏事。
“臣浙江仁和县人也,中崇祯七年进士……
李平,山东蓬莱人…尤善练兵,其下三千虎贲,人人旨精兵…其部军纪极严,不扰民不劫掠,与左部各军截然不同……
其人喜匠工之术,好商贾之道…爱财却不穷奢…好美人却不贪恋…为红颜敢胆大包天……
左良玉虽于其有提拔之恩却也多有防备……臣以为,可擢其单独一军以为掣肘……”
注释:
自明永乐二十二年始,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并且都有相对严格的格式要求。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
题奏本都由通政使司进呈,在皇帝阅批之前,内阁大学士已经“票拟”过。因此,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
奏折只有清朝才有,明代并不存在这一称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