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长槐当然明白,瞧了瞧从刚才听到盛长槐派人盯梢王家,就神色尴尬的盛华兰和盛如兰,心中暗自叹了口气,老太太故意没有避着她们两个,恐怕也是有提醒她们的意思,不得不说,老太太一点都没有厚此薄彼,对于每个孙子孙女,都是操碎了心。想到这里,盛长槐也就如老太太所愿,当着二人的面,将自己想到的全都说了出来。
“长槐明白,前些日子,康大娘子给祖母下毒,长槐心有不忿,设计离间康大娘子主仆,祁嬷嬷背叛康家,毒害康大娘子,虽然不是长槐所为,但确实和长槐拖不了干系。王家对盛家怀恨在心,盛家自然不能不防备,因此长槐便派人盯着王家,不是要对付王家,是防备王家有什么小动作,盛家也好应对,大姐姐和五妹妹要是觉得长槐这样做不妥,长槐在这里向你们赔罪,但是为了盛家,长槐以后还会如此,还请大姐姐和五妹妹见谅。”海朝云是盛家儿媳,对康家和王家都没什么好感,自然不会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但是盛华兰和盛如兰是王家的外孙女,盛长槐如此坦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同于盛如兰的懵懵懂懂,盛华兰虽然是个实诚的,但也是个心思通透的,当然明白盛长槐的意思。
说白了,康大娘子虽然是她们的姨母,血肉至亲,说是心里有什么不开心,其实也说不上,更何况和盛老太太感情深厚,对康姨母也感官不佳,她死就死了,两人有那么一点虽然不开心盛长槐没有顾忌她们,过几天也就算了。
但王家是她们的外祖母和舅舅家,盛长槐盯梢,她们自然会觉得有些难过。不过盛长槐既然这么坦然,两人也能想明白。尤其是盛华兰,她想的更多,康大娘子的死,人人都知道盛长槐设计的,但他能够说出来,更加说明盛长槐的问心无愧。
“槐弟的顾虑是对的,只要你不主动对付王家,大姐姐就承你的情。不过你和祖母刚才说的那些,大姐姐有些不太明白,那寿亭侯府和王家交好,到底有什么不妥的,还请槐弟给姐姐解惑。”
盛长槐点了点头,不在卖关子,直接说道。
“康大娘子下葬当晚,刘贵妃的姐姐悄悄去了王家,太夫人和王家舅舅,舅母亲自送刘夫人出门,相谈甚欢。长槐怀疑,王家可能承诺了刘贵妃什么,大姐姐心思通透,自然能明白刘夫人代表的是刘贵妃把。”
看到盛华兰点了点头,盛长槐继续说道。
“如今朝局,看似安稳,实则不然。官家有意扶持刘贵妃,借她想让永王承袭皇位的心思,利用她和皇后做对,其实是为了警告太子,不要过多插手朝政,虽说太子有权利组建自己的护卫,但咱们这个官家,疑心太重,况且如今军方实权将领,要不就是先帝老臣,要不就是太子死党,官家自然睡不安慰。”
“官家此举,无疑是让刘贵妃产生了非分之想,以为官家对太子不满,加深了她为自家儿子夺嫡的想法,王家承诺刘贵妃的事情,恐怕就是王家参与夺嫡之争。”
盛华兰听完之后,差点没坐稳,她的夫家可是忠勤伯府,之前仅仅是和夺嫡的藩王交好,就被先帝冷落多年,夺嫡这种事情,风险有多大,她自然是明白的。
更何况盛华兰又不傻,公公和相公都是朝臣,哪怕不懂朝局,也知道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官家确实会有所打压,但是绝无易储之心。
“外祖母疯了吗,这是要把王家带入绝地啊。”
这种事情,谁都安慰不了,等到盛如兰平息心情,盛长槐才继续说道。
“本来也只是猜测,但前几日王太夫人亲自祝贺寿亭侯庶子满月,长槐便已经确认,王太夫人是下定了决心,替刘贵妃在外朝奔走,串联朝臣。”
盛华兰摇了摇头,她还是不太相信,自己那个当了多年太师夫人的外祖母,会如此的不智,盛长槐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他,只好把目光投向了盛老太太。
而盛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她也希望这不是真的,刚才张顺上报的消息,进一步确认,王家确实已经参与进去了。
“华儿,你自小在祖母膝下长大,只给你教过内宅的事情,外边的事情从来没给你说过。但是作为官眷,哪怕不管男人家外边的事情,也得做到自己心里清楚,今天祖母就给你们把这一课给补上。”
说完,盛老太太环顾四周,一一从几个孙女的脸上扫过,盛华兰姐妹四人连忙正襟危坐,尤其是盛墨兰,这也是她最欠缺的,想比其他人,她聆听盛老太太的教诲是最少的。不仅仅是盛家儿女,包括海朝云和张大娘子两人,都屏气凝神,听从老太太的教诲,勇毅侯府独女当年的风采,她们可都是从长辈口里听说过一些。
“自古朝政,风险最大的就是参与夺嫡,但是夺嫡成功之后,获得的收获也是最大的。比如槐哥儿,虽然没有参与夺嫡,但却有救驾和从龙之功,这也是为何他犯下大忌,官家仅仅是降职的缘故,不单单是因为太后说情,还有向朝臣表示,他没有忘记槐哥儿当初的从龙之功。”
盛老太太满意的看着孙媳妇和孙女们的表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祖母认为,无论哪朝哪代,朝臣和勋贵,甚至是官眷,都可以分为三种人。一种是准确看清朝局和形式的,若是这种人作为一个家族的掌舵者,必能带着家族避过各种风险,选择对家族最稳妥,也是最正确的做法,甚至于还能从朝中各种争斗中获利。这种人里面,本朝就有一个佼佼者,那便是当朝大相公韩章。”
“虽说韩大相公对咱家不怎么样,但是韩大相公的能力确实了得。都是自家人,祖母说的话,你们千万不要和旁人谈起,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盛老太太先警告了一番,看到自家儿孙吩咐答应才继续说道。
“韩大相公第一次选择,就是拒绝在中举之后,哪怕是被人诟病,也情愿被榜下捉婿,有一个强有力的岳家支持,这才有了他日后的仕途光明。”
“至于他第二次选择,就是加入到范文正公的派系之后,虽然支持范文正的执政方案,但却又表现出一丝格格不入,你们以为当初韩大相公诋毁将门,是他真的看不起将门的。其实不然,当初范文正公为了增强大宋军队战斗力,推出了许多政策抬高将门和军中士兵。其实有很多文官心里有意见,韩大相公此话一出,相当于说出了文官的心声,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够成为范文正派系中年轻一辈的领袖,得到众多文人的拥护,要不然,即便是有他岳家支持,他也不能够脱颖而出。海氏,或许你听到过往事,当初比韩相声势更大的几个人,其中就有你家父亲,比韩相年轻,还比韩相名气更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