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浪一波一波地传过来,落在袁文彦耳中,令他一时面红耳赤。可是面对柳五儿好不拐弯抹角的问话,袁文彦却嗫嚅起来,这“文思豆腐羹”,他私底下已经做过无数遍了,只是从未曾在人前试过。而且,“文思豆腐羹”失传已久,他也着实找不到适合的人可以给他点评优劣的。这时候柳五儿站出来,先是将扬州三大名楼的通病一通痛贬,一针见血,说得与他的叔祖兼恩师袁老爷子说得一模一样,袁文彦恍惚间竟觉得柳五儿是恩师附体了一般,所以才病急乱投医,竟尔冒冒失失就问了这么一句。
此时袁文彦面红过耳,心神大乱,唯一一个念头就是:老爷子的心愿,他怕是无法完成了。
谁知道这时候柳五儿一步一步走了下来,在“醉白楼”搭起的简易炉灶前头转了一圈看了看,似乎是在心里数了数有哪些材料。接着她又揭开了熬着大锅高汤的锅盖,闻了闻素高汤的味道,然后抬起头,皱着眉头望着袁文彦,说:“你这不是会做的么?还要我指教个啥?”
袁文彦一时脸色变得苍白无比,瞬间又重新恢复为血红。可是柳五儿这番行动,和刚才简简单单的一句肯定,竟然给了他无穷的信心。一想到这里,袁文彦挺直了脊背,站了起来,肃然对柳五儿点点头,再也不理会身后“醉白楼”那些人的鼓噪,走到案板之前,定定地看着面前一块洁白如玉的豆腐。
柳五儿忍不住放缓了声调问道:“袁老爷子交代过你事先准备的,你应该都已经做了吧!”
她料想这袁文彦乃是继承了袁老爷子的遗愿,因此才下决心要在大明寺佛前供奉这“文思豆腐羹”的。
袁文彦点点头,郑重地说:“小子已经沐浴斋戒三日,只为今日佛前诚心供奉。高汤也是从昨日就开始熬的。”
柳五儿也点点头,道:“你放手一试好了,有什么我给你兜着!”她倒是觉得袁文彦这个傻小子当真是实诚,善刚而不善柔,用直而不用曲1,是她欣赏的那种个性,而“文思豆腐羹”偏生又是她喜欢的菜品。这时候她既然已经站在这大明寺跟前了,就不想白白看这袁文彦傻小子将好好的一场献供给弄砸了。
柳五儿绕着材料和高汤指指点点的架势,看着还真的像是个行家。这时候,醉白楼的其他袁家人倒是都受不住了。有人便大声喊道:“喂,小姑娘,这里是扬州三大名楼的献供,闲杂人等,不要随意接近。”
不客气一点儿的便说:“娘儿们什么的都站一边去!”
柳五儿从善如流,往后退了一步,但是给袁文彦递了一个鼓励的眼神过去。
袁文彦登时明白了,柳五儿的意思是,迄今为止,他还没有哪里做得不对。
其实这袁文彦也不知道柳五儿这么个略带些外乡口音,年纪比他还要小的小姑娘,到底能不能懂这“文思豆腐羹”的做法,不过这也难怪,他这一生生于扬州长于扬州,从未涉足别处。若是他再年长些,有机会参与京中或是山东孔府专为衍圣公举行的“孔府宴”,便会听到关于柳五儿的“传说”——世间头一个以女子之身夺了“孔府宴”头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