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源代码》的特效工作,早在去年10月王皓就已经布置下去了,特效部门也一直在加班加点的忙碌此事。
这其中有关于高铁的模型,是重中之重。特效部门在南车四方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也成功于上京的一处大型摄影棚中,完成了对于高铁车厢的1:1复刻。
那几辆高特模型,王皓在年底的时候还专门去看过,是完全按照他手稿上的外形设计制作的,除了不能开以外,可以说是和真车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除了模型以外,《源代码》的制作仍然需要大量的特效镜头,例如高铁车厢外的风景,当然不可能是实拍,这就需要大量的绿幕拍摄,特效镜头并不会少。
此外另一个还有列车爆炸脱轨,和男女主在爆炸过程中拥吻的定格画面,这也不可能通过实拍完成,只能依靠特效技术。
所以对于《源代码》需要更长制作周期的事情,王皓也早已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这个事情是急不来的,慢工出细活。
王皓能够做的,也就是跟特效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入参与其中,以免他们因为理解不到位而在特效制作上走了弯路,耽误了时间。
可别小看了这一点,华夏电影现如今在特效制作方面的经验,还是很欠缺的。
不少导演不懂后期,后期也不懂电影,彼此之间还缺乏有效沟通,往往就会导致后期不知导演想要什么,导演也无法向后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久而久之,后期就成了导演心中的垃圾桶,特效就成了拍摄中各种问题的擦屁股纸。
现场穿帮了?让后期修!
演员表演不到位?让后期修!
打光有问题?让后期修!
什么事情都靠后期,分给特效的资金又不够,电影所呈现出来的质感效果,自然是只有被吐槽的五毛特效了。
王皓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问题,对于《源代码》的特效制作,他可是十分重视的。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实际上才应该算是他所拍摄的第一部真正的硬核科幻片。
虽然《源代码》中也大量运用了梦境空间这样的软科幻概念,但整部电影在特效数量上来说,已经超过了他之前几部电影的总和。
这部电影若是拍出来,必然会在华夏的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而能够完成这部电影,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团队已经有了向硬科幻电影发起冲锋的实力。
在会议上确定完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后,星河互娱的团队也开始迅速行动起来。
作为一个以发展电影工业化为目的的公司,他们迅速展现出了这一年来的锻炼成果。
仅仅只用了四、五天的功夫,《源代码》的电影剧组便顺利集结成功了。
各方面的幕后人员迅速到位,数百人的前期团队,依照任务划分成不同的部门,并且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开始磨合、熟悉。
依靠着最先进的制片管理软件,王皓的命令也成功传达到了方方面面。
然后剧组就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大部分的幕后人员需要在上京的摄影棚中,进行后续拍摄的准备工作。
至于导演王皓,他将带着另一部分剧组人员和演员们一起前往魔都。
在那里,《源代码》剧组需要召开一个开机发布会,同时还要拍摄电影开头最为重要的一个长镜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