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他的成果决定了国运
197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年对于肖仁明来讲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他在这一年一共又获得了4项突破性的科技成果,两项是关于彩电生产线的,另外两项则是关于国产芯片生产线的。
肖仁明关于芯片生产线的重要成果是发明了一个控制生产线的无线遥控体系。
正因为这一年肖仁明成果丰硕,11月初的一天,他被校长杨德忠叫了过去。
“肖教授,恭喜啊!你被推选为我校学部委员的候选人了。”杨德忠一见肖仁明便说道。
肖仁明听了登时便是大喜。
这学部委员,其实就是后世的科学院院士。
能成为学部委员算是所有科学家毕生孜孜追求的一个人生目标。
想要当选学部委员也是极不容易的,必须得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以及贡献。
肖仁明此前已经是二级教授。
这算是教授这个职称的天板。
再进一步的话,也只能是学部委员。
肖仁明此前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有可能会被学校推出来选学部委员。
说来,自从1957年最后一次增选学部委员后,已经有20来年都没有再增选过。
今年这是在科学界最强力的推动之下,这才决定今后要每隔两年增选一次学部委员。
而今年的这一次增选将会是规模空前巨大的。
毕竟,20年过去了,很多学部委员这个时候都已经凋零。
“谢谢校长。”肖仁明向杨德忠道谢。
他的内心此时五味杂陈。
肖仁明回想了一下,自己从恢复工作之后也就一年多点。
可他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贡献了四五项重大发明,谁能想得到啊。
如果不是女婿帮忙,他是没可能有这么多学术成果的。
杨德忠微笑着说道:“肖教授太客气了!”
“这一次,你一定要加油啊!争取能够在评选中脱颖而出!”
“这次学部委员增选,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咱们学校推出来10个人选来参与。”
“我算了一下,如果能够有5个当选,那都算得上是一个巨大成功了。”
“嗯!还有,你跟浩然同志说一下,争取一下他的支持。”
肖仁明有点儿讶然:“校长,浩然他恐怕也帮不上什么忙吧?”
“他虽然学术成果丰硕,但在科学界的影响力并不大。”
杨德忠笑着说道:“谁说他在科学界的影响力小来着?”
“肖教授伱可知道吗?在研制芯片生产线这个大课题的时候,一大半的学部委员可都参加了浩然的研究团队!”
“他们在跟浩然同志合作的时候,可是都受过他的恩惠。”
“老同志们也许一开始对浩然有点儿偏见,但最后都被他给折服了。”
“几乎所有的学部委员都对浩然同志有非常高的评价。你说,如果浩然替你说几句好话,能不能起作用?”
现在的学部委员增选方法,基本上都是按照各单位推送过去的候选人的科研成果来进行评选。
而评选的方法则是现有的学部委员举手表决。
只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举手同意,然后才能通过选拔,成为新晋学部委员。
肖仁明一想,还真是这样。
他赶忙摆手说道:“校长,这个,有点儿斯文扫地了。”
“我还是完全靠自己的科研成果来参选吧。能选上便选上,选不上也没什么。”
肖仁明的老脸都有点儿红了。
自己已经沾了女婿太多的光了。
若是参选学部委员居然也要靠女婿,那就太丢脸了。
如果真那样做,最后难免会被人在身后指指戳戳议论是非。
杨德忠笑道:“肖教授,你的脸皮有点儿太薄了。”
“你是不知道,学部委员的候选人是一定都会去纷纷拜见评委,拉拉好感的!”
“有些人为了当选学部委员,那真的是把鞋子都跑烂了。”
“而你,明明有那么好的条件,如果不加以利用,那不是傻吗?”
肖仁明叹了口气,说道:“我觉得,既然是学部委员这种顶级学者,就更应该选拔出真正的能力出众者,而不能弄虚作假靠关系上位。”
“校长,对不起,我不能背叛我的内心。”
杨德忠竖起了大拇指:“不错,不错!肖教授您的原则性让我感到惭愧啊……”
……
京理工,校长刘先超的办公室,王浩然正在跟刘先超谈话。
“浩然啊!今年增选学部委员可是隔了20年之后第一次!”
“咱们学校这次足足有20多个老师够格参评学部委员。”
“这可都是沾了你的光啊!”
刘先超很兴奋,难掩激动之色。
王浩然微笑着说道:“校长,主要还是老师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刘先超摇了摇头说:“不是你带着咱们学校的老师接连做了两个大型课题,让很多老师都凑够了科研成果,压根就没可能出现这么多够格参评学部委员的人。”
说完这一句,刘先超看了一眼王浩然,有点儿遗憾地说:“浩然其实你也够格参评学部委员了。”
“但是,你太年轻,而且就连大学都还没毕业。不过,按照你的成就,预计40来岁一定可以轻松评上学部委员。”
王浩然笑着摆摆手说道:“这个就顺其自然吧。”
“我本人也并不太关心。”
王浩然现在也的确是太年轻了点儿,还不到21岁的年纪,就算是再怎么成果丰硕,如果强行去参评学部委员,也会让老先生们感到不舒服的。
不如先好好做科研,帮助国家持续强大起来更让人有充实的成就感。
……
龙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增选这个事情最终被放在了1978年的12月中旬进行终极投票选拔。
此前的时候,各候选人的成果以及资料都已经被报到了评审委员会那里。
经过反复的比较筛选,最后有多达210人脱颖而出,要上大会走投票流程。
只要有三分之二的学部委员举手赞同,那么,被表决的科学家就能当选学部委员了。
这也是为啥入围评选的科学家会拼命地去拜访所有的学部委员,争取在他们面前混个脸熟的主要原因。
在最后的举手选拔表决之前,科学院院长方义特别开了个会。
参会的是几个副院长,有华罗耿和钱山强等。
方义微笑着说:“同志们,今年是时隔20年再次评选学部委员,竞争很激烈啊!”
“这次评选有百分之二十的差额。一共走到最后的210人,最后要筛掉42个科学家。”
“仔细看看这些走到最后阶段的科学家的履历,都非常的光鲜,成果也都相当的不错。”
“大家都说说各自的意见吧。咱们怎么做最后的评选?”
“是简单地举手表决,只要有三分之二的学部委员支持,就直接通过,还是采用打分制,得分最后统计总分,然后进行总分排序,前五分之四直接当选?”
华罗耿说:“我觉得打分制可能更公平一些,而且不到最后,出不来结果。”
钱山强微微皱眉说:“但打分制有不少人诟病说容易有暗箱操作的空间。”
“所以,我个人觉得举手表决更一目了然一些。”
华罗耿笑着说道:“要想三分之二的人都举手表决同意,恐怕也挺难达到的吧?”
“没准到最后会出现没几个候选人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最终难以当选。”
“咱们开这个会之前,我可是就接到过好多人的说情打招呼了。”
“还有一些人甚至登门要给我送礼,以让我照顾他们一下,这种现象可是非常的不好啊!”
方义叹了口气,说道:“我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为啥会有那么多人为了评选学部委员而到处钻营的?”
“这种风气非常的不好,我很不喜欢。”
“我想,应该出台一个制度,想要靠人情关系当选学部委员的人,一票否决!也许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
钱雪森这时候在旁边笑着说道:“现在说这些已经有点儿晚了。”
“我支持华罗耿同志的想法,就按照打分制来进行吧!”
“咱们可是也有制定相关的评分标准。对国防有重大作用的科学家,我认为要加分!”
“另外,突破性打破空白的,又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成果,应该优先评选成果拥有人成为学部委员。”
方义轻轻地咳嗽了一下,说道:“那就举手表决好了,看看支持哪种方式的人更多。”
与会者举手表决,最终选择打分制的人更多。
学部委员的最终评选就采用了评委打分制。
表决出评选的方式让方义松了口气。
他又笑着说道:“说真的,要说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哪位科学工作者做出的贡献最大,成果最多,那必然是王浩然同志啊!”
“只是,这个小同志太年轻了,才不到21岁,现在名义上还是京城理工大学的学生,他不够格参评。”
钱雪森听完之后摇了摇头说道:“其实,科学家就是要拿成果来说话!”
“不要用什么学历啊、年龄啊、资历啊这些条条框框来把年轻人排除在外!”
“我觉得,我们这种行为有点儿荒唐。”
钱山强也随声附和说道:“说得太对了!”
“咱们国内出个顶级天才不容易。浩然同志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搞出了决定国运的大成果了!而且还不止一项,真的不应该把人家排除在外。”方义点点头说道:“说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