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享受着这种万众瞩目的荣耀,他又觉得这个皇位更加宝贵了。
站在了演讲台前,朱棣深吸了一口气,也向所有人行了一个军礼,登时场内欢呼阵阵,不时能听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
朱棣念的是他亲笔写的一篇《西征徼文》,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这次的战争赋予正义的色彩。
我大明不是无缘无故跑几万里,去打一场对大明没有太大好处的仗的。
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打仗只要打赢了,死的人少,不影响到百姓生计,百姓只会有自豪感。
而且,朱棣还有一个败笔,那就是用文言文写的徼文。
今天进入竞技场的除了出征的战士,就是他们的亲人,大部分人不通文墨,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朱棣念了些什么。
他们只能看到别人鼓掌,他也鼓掌,没有了开始的节奏。
朱棣似乎也觉得没劲儿了,很快就念完了徼文,想要看看下面还有什么安排。
不过,他要下来的时候,在他身后的王彦低声提醒道:“陛下,举起右拳,挥舞数下。”
经常阅兵的朱棣当然知道这鼓舞士气的方式,只是因为面对的老百姓较多,他才没有想起来这件事。
经过王彦的提醒,他立即举拳向天。而全场的民众也跟随他的动作,举起了右拳大声呼道:“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这让朱棣又陶醉了起来,站在那里挥舞了几十下,才放下了手臂。
退回了通道,他才问道:“为何这普通百姓,现在也如此齐心?”
王彦笑道:“陛下,这都是因为每年两次的蹴鞠大赛啊,皇室每次都有代表出席,这高呼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已经是常例了。”
朱棣点了点头道:“蹴鞠能培养尚武之风,今后可大力推广!”
“殿下已经在推广了,现在有了东洲来的橡胶,蹴鞠的球用橡胶制成,然后充气,可要比原本的猪脬更加耐踢。”
回到了包厢,朱棣坐下身来,问朱瞻基。“东洲舰队不是尚未归来吗?”
“主力舰队应该在七八月间归来,不过一些财货和农作物,去年就已经运回来了一批。”
这件事朱棣了解不多,问道:“真有一亩地可以产十石的作物?”
“那土豆,红薯的产量都超过十石,只是玉米却不到,跟麦稻相差不大。不过,玉米不耗地力,在山坡之地也可种植,可在西北推广。”
场地内,第一支受阅军队已经走了过来,他们是这次西征,功封第一的张昶和金吾卫,府军卫,腾骧卫三卫。
他们三卫在赫拉特城北设防,一举杀敌超过七万,其中包括了沙哈鲁和他的四个儿子,所以功封第一。
在李亮的介绍中,他们简直成了英勇神武的代名词。不过,普通的百姓和军属们就喜欢听这些,吹的越大,欢呼声也就越大。
他们经过主席台下方的时候,朱棣起身挥了挥手,行了一个军礼又坐下。“今日晚间,我们爷孙俩一起好好聊聊,这事到时再谈。”
朱瞻基点了点头,现在本就不是谈事的时候。
他刚这样想,朱棣却又上道:“废除殉葬制,你是如何想的?”
朱瞻基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他会提出这个问题,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回道:“孙儿想要宣传薄葬之风。”
朱棣没有想到朱瞻基的回答如此出乎意料,也楞了一下才沉吟道:“殉葬与薄葬之风……”
朱瞻基没等他问,又说道:“自春秋时期,厚葬之风兴起,这历朝历代,也就汉代流行过一段时期的薄葬,其余都是厚葬。可到了如今,越是厚葬之墓,越是损毁的多,民间盗墓,屡禁不绝。
而且,厚葬大多以各种古物,金银陪葬,也让民间金银屡屡短缺。控制厚葬可增加金银流通。”
朱棣沉声道:“我说的是人……”
朱瞻基知道这是朱棣的心结,从朱元璋死后,大多妃子殉葬,朱棣也想自己死后能有妃子殉葬。
可是现在朱瞻基废了殉葬制,他如果还让人陪葬,那他肯定就要被描绘成一个昏君了。
而且,朱高炽已经去世一年多了,还没有入土,他的妃子也都没有殉葬。
这两件事一下子就把朱棣给架在了那里,想让人殉葬也不敢。这个时候,他对自己有些怨气,也是正常的。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谁人不是爹生娘养?谁人不是吃五谷杂粮?身份有差异,血脉有差异,但是命都是一条。
皇爷爷,孙儿处政,往往会换位思考,孙儿处事,也往往会左右衡量,对人,更是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所以孙儿能处事周全,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让群臣归心。这靠的不是孙儿的身份,而是孙儿的公平。”
朱棣嗤笑了一下,低声说道:“你认为这个世道真的有公平吗?”
站在他们身后的王彦和刘万恨不得这个时候自己远远地守在外面,听到皇上与太孙这样的对话,他们的小命也就在一念之间啊!
朱瞻基却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要是以前,他肯定会在朱棣面前直接服软,但是监国了三年,他自觉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他先站起身,跟走到台下的神机营将士挥了挥手,才又回头说道:“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但是作为制度的制定者,我们要时刻维护好公平的底线。”
“不错,你也终于明白了。”朱棣哈哈笑了起来:“这个国家交给你,我是放心了。”
说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显然为自己到时候没有人陪葬感到有些郁闷。
这一点,是没有两全之策的,现在,他也只能按照朱瞻基的节奏走,除非他不要自己的名声了。
场地内,出征受阅的队伍很快就要全部简约完毕了。
他们这些队伍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即便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列阵整齐了一些,依旧以平常的步伐行进,所以,看起来并没有多大意思。
但是,百姓和文武百官的兴趣并没有消散,因为他们早就在报纸上了解到了,朱瞻基这次专门训练了一批将士,作为受阅军队。
这几个月的报纸经常会提,所有人的兴趣都被勾了起来。
朱棣感兴趣也是这些将士,他很想看看,朱瞻基到底能用这些将士玩出什么样来。
而且,对于阅兵,他也是很喜欢的,在数千外国使节面前展现大明的肌肉,让他们恐惧,当然会让他感到畅快了。
而这个时候,李亮的声音变的低沉起来。“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大明立国之时,为驱逐蒙元,献出了自己青春与热血的老兵代表。他们最年轻的也已经六十五岁,最年长的已经八十六岁。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衰老不堪,但是在他们的身上,依旧有着大明不灭的军魂。现在,让我们全场起立,为这些曾经的勇士致敬。”
听到李亮的话,连朱棣也忍不住站起身来,望向了场内。
从入口进来的是九十九位年迈不堪的老人,他们有些人还是残疾,瞎眼,断手,断腿的都有,但是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握拳击胸,向着全场展示他们的余辉。
虽然他们已经迈不出整齐的步伐,但是今日能在皇帝陛下面前荣耀一把,死亦无憾。
朱棣一直站直着身体行礼,等他们走了过去,才跟朱瞻基说道:“做的不错,有心了。”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我们就站在这里看吧,今日的安排,可不仅仅是这些。”
等老兵走过去,李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现在向我们走过来的是来自奴儿干都司,朵颜三卫的东北边卫,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战绩,但是数十年来,一直坚守在大明最寒冷的边疆,从无到有,将数百万里土地变成了大明的疆域,将无数的荒地变成良田。没有他们,就没有北疆的安宁。”
现在走过来的就是经过训练的士兵们了,他们在入口处列队完毕,然后就整齐划一地行走了起来,走了不到三十步,他们就握紧钢枪,踢起正步。
队形根据球场的跑道,列成八列,每列十二排,一共九十六人。在他们的前方,还有一个旗手,两个护旗手,一共九十九人。
当整整齐齐的九十九人一起踢起正步的时候,人数虽然少,但是形成的震撼却一点也不小。
全场发出了一阵呼声,不少人甚至鼓起掌来,
他们目不斜视,随着鼓点,步伐整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当他们来到主席台的下面,随着旗手的一声高呼:“敬礼!”
所有人举起了右手,呈四十五度角支起,指尖比眉。
他们略微抬头,望着朱棣和朱瞻基,整齐地喊道:“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场内的民众也随着他们的高呼,一起喊道:“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看到这一幕,朱棣的身体也忍不住颤抖起来,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强军啊!
(今日有事,连夜更新,感谢所有正版订阅的书友们。)
感谢大隋章德公,山青盈,灯火见人家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