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孙绍
【忠诚度】:92
【历史评价:周瑜在军事、政治、文化和声望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和影响。作为东吴的重要将领和孙权的密友及谋臣,他在江东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周瑜在36岁时英年早逝,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依然长久地留存于江东的历史记忆中。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和无尽的传奇,成为江东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被后人代代传颂。】看着周瑜豪华的属性面板,刘武不得不承认,他很心动,若是周瑜能投于他,刘武甚至都有心把周瑜给推到他麾下兵马大元帅的位置上。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面前周瑜的能力,值得他如此去做啊!
大殿内,随着刘武对周瑜招揽的话丢过去,诸葛亮、庞统、董昭、蔡帽、黄祖等人皆齐刷刷看向周瑜。
只是在众人瞩目下,周瑜却是摇头,拱手对刘武笑道:
“楚王好意瑜心领了,不过,楚王当知道忠臣不事二主的典故吧?”
周瑜的话音一落,众人面色瞬变。
坐在主位上的刘武面色也难堪了起来。
忠心不事二主的典故主要源于古代对忠诚的极高崇尚。这一观念强调忠诚的专一性,即忠诚的臣子不会侍奉两个君主。
显然,周瑜拿忠心不事二主,表明自己决不会违背自己的品质与坚守,否则便是背叛忠诚极高崇尚。
“孤王佩服忠诚的人,所以,你如此说,孤王不能再说招揽的话了。”
刘武深吸一口气看了眼周瑜,说道。
周瑜看着刘武,眼眸微微闪烁,对刘武低头拱手,不再说话。
“既然如此,那便正常惩处吧,你们以为孤王该如何惩处周瑜?”
刘武不再看周瑜,把目光看向诸葛亮、庞统、董昭、蔡帽、黄祖等人身上。
听着刘武这话,大殿内众人皆是静了下来。
如何处置周瑜?
其实按黄祖的下意识想法,直接拉出去砍了就是。
只不过这也就是下意识想法,周瑜怎么说也是徐州大都督,尽管被孙绍交了出来,但是,在徐州地位还是有的。
若是他们把周瑜押回襄阳,转而就把周瑜给砍了,那么,孙绍以及徐州文武定然仇视襄阳。
一时之间,众人皆皱眉,董昭目光则是在刘武与周瑜身上来回闪烁,突然,对刘武拱手道:
“大王,不如把周瑜交给昭吧,大王让昭负责楚国工正,手下还缺人干活。”
诸葛亮、庞统、蔡帽、黄祖等人皆看向出声的董昭。
庞统更是用一副果真如此的目光看向刘武。
董昭在庞统心中,地位也在上涨,会揣摩君意啊。
“公仁,你刚至襄阳,不先熟悉一下?”
刘武对董昭问道。
董昭闻言,脸上却是露出了笑容,笑道:
“能为楚王效劳,昭来襄阳才有意义。”
“既然如此,那这周瑜便交由给你带走了,不过,周瑜是有能力的,孤王虽然生气,但是若其重新效忠孤王,孤也还是能够重新考虑的。”刘武对董昭嘱托说道,表示周瑜虽然冲撞他了,但是作为楚国楚王,雄阔六州之地,他还是有一些容人之量的。
“大王胸怀宽广,昭佩服,昭定多用心,劝说这周公瑾。”董昭忙应诺道。
周瑜听着周围人如何处置,如如何对待自己,把自己交给他人,脸上淡淡的笑容依旧没有丝毫减少。
仿佛在看热闹,并不是自己。
刘武对周瑜这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虽然敬佩,却不敢苟同。
传统上,“忠臣不事二主”强调的是忠诚的专一性,即忠诚于一个君主,不侍奉第二个。然而,传统就是对的吗?
就如,管仲的情况就有其特殊性。
历史上,管仲他最初辅佐公子纠,是出于对公子纠的忠诚和职责所在。后来公子纠失败,管仲被俘。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这是基于对齐国利益的考量和对管仲才能的认可。
管仲选择忠诚于齐桓公,并非简单地背弃公子纠,而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判断和对齐国发展的责任。他忠诚于的是齐国的国家和人民,而非某个特定的君主。管仲的忠诚和才智最终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实现了齐国的强盛。
因此,管仲的行为就虽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不事二主”,但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出了更高的忠诚和智慧,为齐国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才是刘武认为更可行的品质。
再如岳飞。
忠心,也是非常好的品质。
但是,一部分人认为岳飞对皇帝的忠诚达到了绝对的程度,甚至在某些决策上,岳飞过于依赖和遵从皇帝的意愿,即便这些意愿可能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这种绝对的忠诚,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愚忠”。
在岳飞被陷害的过程中,有人指责他没有及时察觉和反抗来自权臣秦桧的政治阴谋,导致自己最终被害。这种未能有效保护自己被视为一种“愚忠”的表现。
而刘武,虽然也并不太清楚岳飞是否是愚忠,但是,他认为忠诚并非盲目,他始终坚守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而非对某个特定皇帝的忠诚。
用在周瑜身上同样如此,凡事没有绝对。
若是孙家对其好,未来再还回去便是。
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诸侯争霸,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而北方的胡族却是在慢慢壮大,对中原汉人虎视眈眈。
妄图发动历史上汉人黑暗时刻的五胡乱华,抢占汉人的生存的资源与空间。
是大汉百姓,当一致对外。
当然,对于董昭能否真的能够劝说周瑜投靠,刘武虽然感觉希望渺茫,但是董昭是个顶级的谋士,善于攻心,或许还有生机,不过,不论如何,董昭到了,小乔、周瑜,他刘武必得其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