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突然用手指了指端坐一旁的林文信,林文信昂然站立。
“那好,今日本将就遣你们二人为特使,去漠南,去蒙古,做一件大事!”
听到大事,林文信神色肃穆,然后凝神静听。
乔六指则是眼睛一亮,一副商人本性。
当下秦明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下,一口气整整交代了一个多时辰。
出堡时,天色漆黑,二人商议一番后,分头行事,乔六指回到商队准备此次出行的货物,林文信则是秘密挑选了一个百人骑士队。两天后的一个夜晚,一支商队悄悄的从杀胡堡秘密开进漠南蒙古。
林文信靠坐在马背上,思绪却是回到出发前,秦明交代的大事。这是一次秘密出使任务,任务很模糊,艰难,也是没有把握,任务是:“拆散蒙古各部落的可能产生联合侵入杀胡堡的同盟会,防患于未然。”
说实在的林文信觉得这是一次没有把握的使命,但是知道堡内事务的他,还是二话没说就应承下来了。
林文信并不怕死,不然当初也不会跟着秦明以寡敌众杀奴抗敌了,更不会在接受此次的使命了。相反这个男人对于未知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兴奋,这个看似平静的男人背后,潜藏着一头猛虎。…。
现在杀胡堡大势:工农商业百废待兴,堡内好不容易聚起了四五千号人,就因为上次多尔衮围攻杀胡堡,结果逃散了将近千号人,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秦明损失不起。所以秦明痛定思痛,为了避免上次事件的再次发生,秦明决定先下手为强,这才有了林文信一行,好在新兵训练已经趋于圆满,只差实战,有了这些兵力,才算是给秦明打了一注强心剂。
然而如何完成使命,却让林文信费了好大心思。
奈曼,在元朝兴起之前便已形成一个部落,而且是蒙古草原强大部落之一。公元十三世纪初,奈曼部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后一直在漠北草原游牧。公元十六世纪后期,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蒙克又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史称达延汗,达延汗子图鲁博罗特分封于漠北,领乃蛮部,明嘉庆年间乃蛮部南跋老哈河流岸驻牧。图鲁博罗特次子纳密克之子贝玛图谢图生子二,长子岱青杜楞,号所部曰“敖汉”,次子额奈伟征额颜,号所部曰“奈曼”。
额奈伟征额颜去世后,其衮楚克继任奈曼部落首领。这时,明朝统治阶级日趋腐败,社会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北方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后金对漠南东部一些愿意归顺的动摇的蒙古族首领采取积极联合的政策,凡是率部来归的一律封官赐爵,有的还与之联姻。衮楚克权衡利弊,毅然偕同其侄鄂其尔率所属箭丁,同敖汉部一起,于后金天聪元年(1627)归附于皇太极,察哈尔部长林丹汗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奈曼部,被衮楚克击退。此时,明朝又派人诱降,被衮楚克拒绝,并将诱降书也献给了后金。此举皇太极很赏识,即诏还旧牧地---奈曼部落,赐号衮楚克为“和硕齐”。任鄂其尔为边防将军,赐双盔双甲。
天聪二年,衮楚克随清军出征,讨伐察哈尔部;天聪五年征索伦;六年征兴安岭;七年征蓟州、山东、攻兖州;天聪八年(1634)定外籍禁令。对巴林、翁中特、奈曼、敖汗、四子部落、阿鲁科尔沁、扎鲁特部划定游牧地界,分定户口,奈曼部的疆界作了明确规定。崇德元年(1636)授奈曼扎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爵位。《清史稿》载:“奈曼部一旗,扎萨克驻彰武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一百一十里``````牧地当黄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东界科尔沁,西界敖汉,南界土默特,北界翁牛特。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十五分,京师偏东五度,贡道喜峰口。”这样的部族,可见此次使命的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