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武川之行
武川举行的这次招商会,由县招商办牵头,呼市招商局协助,联合本县小微企业共同举办的。主要是为了吸引外地人到本县投资,给小微企业牵线搭桥,找出路。
武川三镇六乡,大部分以农业为主, 又地处盆地,出川只有一条路,至今没通火车,相对来说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
九六年以前武川先后归集宁和平地泉管辖,后属乌兰察布盟,九六年以后归呼市直接管辖。
除了农牧业之外, 二零一二年以来形成了建材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但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二零一二年以来, 旅游业实现了观光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武川县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哈达门森林公园,大青山避暑山庄,李齐沟自然保护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遗址等。
呼市招商局高局长联系了省城商会和温州商会,这两个商会有很多做得很好的企业,准备把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拉倒武川,进行实地考察,和本地小微企业沟通洽谈,争取促成合作项目,进而引进资金,带动经济发展。
省城商会会长孙于聪没有向县城投资的意向,但高局长邀请了,得给面子,安排古毅联系几个商户老板去走走过场。
古毅安排这事熟络。先后找了两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和一个做粮油的,外加老谭。当然,也以商会的名义向所有商户发了通知,意思是谁爱去谁去, 自便, 反正到地方就是参观,然后吃饭,吃完饭打道回府。至于能不能发现好项目进行投资,那就是个人事了。
招商会这天早上,古毅早早地开车来到饺子馆。老谭上车后发现后座上坐着一个身穿旗袍的女人,看上去四十二、三,但实际年龄绝对不止这些,只是因为打扮的太精致而显的年轻。
古毅介绍女人是新型农业产业园的王董,北京人。也受到了邀请,准备去考察土豆项目。和古毅相熟,是老朋友,便一同前往。
古毅开车,老谭坐在副驾驶上,开始向武川出发。
去武川走呼武公路,翻越大青山,全是盘山道,非常危险。
古毅开的很慢,一边开一边介绍路两边的风景和武川的风土人情。
“这条路才通车一年多,没修之前都走老路, 得爬山顶,老危险了。但山顶风景好,站在山顶呼市一览无余,武川也看的清楚的。山上树多,密密麻麻的,凉快儿。”古毅饶有兴趣的说。
“这两边的风景就挺好,山清水秀的。”王董说。
两边的风景确实不错,山高,一片绿色,公路建在半山腰,一侧是直拔而起的青山,一侧是深达三十多米的沟壑,美景与危险并存,既惊险又刺激。
好在公路是单行线,沟壑这边通往武川,另一边是武川通往呼市的,两条路隔着近百米的沟壑遥相呼应,少了会车的危险。
沟壑下是条河,清水潺潺。
“王姐,山顶你没去呢,去了保证喜欢。今天开的车不行,要是越野车就好了,回来的时候走老路,带你俩到山顶逛逛。”古毅说。
“以后有时间的吧。”王董说。
“这刚进山,得在山里走一个小时。再走二十分钟前面有个平洼,那有家农家院,整的挺好,呼市挺多人到周末都开车来,吃点农家饭菜,喝点散白酒,也都不走,有地方住,小火炕,老舒服了。”古毅说。
“还有这地方?”老谭好奇的问。
“有,一会儿到地方你就知道了,好地方,青山绿水,山里人家,纯原生态。”
古毅这么一说勾起了老谭和王董的兴趣,禁不住期待起来。
拐过两个山弯,又往前开了约摸十多分钟,前面出现一个比较宽阔的平洼,大老远看着一个带围墙的院落,门前竖起的杆子上挂着一串显眼的红灯笼。
古毅慢慢的把车停在门外,三个人从车上下来。
这里是大山里的世外桃源。
以前应该是个小山包,公路从这里穿过,把山包削去一半,另一半被农家院主人削平,修整成平地,建了院落,成了农家院。
院墙不高,一米五左右,站在外面能看清里面的景象。
院子里一排十间正房,窗户是民国时期的格子窗,刷着红油漆,镶着小块玻璃,给人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东西两边各五间厢房,也是老式的,很有年代感。
院中央一口水井,井口上架着辘辘把,辘辘把上缠着井绳,直垂井里。井旁放着两个水桶和一条扁担,还有一个用石头凿的水槽子。
一个扎着围裙的女人从东厢房出来,往大门外站着的老谭三人看了一眼,然后折转身进了正房。
“这地方好呀,修身养性的地方,青山绿水,空气新鲜,没人打扰,多肃静。”王董感慨地说。
“那还说啥了,看着没,正房都是包间,有地桌有火炕,和农村一样。吃完了可以在炕上直接睡。东厢房是厨房,员工休息的地方。西厢房是客房,里面有床,也有火炕。
他家没菜谱,来之前得提前预定,八个人以下一千二,八个人到十二个人一千六,管吃管住。头天晚上是大餐,有鱼有肉,小笨鸡啥的,都是农家饭菜,保证够吃。第二天早上就简单了,粥、咸菜、馒头。”古毅介绍着。
“这地方早上保证好,得雾气昭昭的。”王董说。
“嗯,我在这住过一次,头天喝大了,早上没起来,起来早的上山转一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他家的小笨鸡是真好吃,纯散养的,笨鸡蛋也好,炒出来焦黄,咱们买的不行,都是养鸡场的。”古毅说。
三个人看了一会儿,古毅和老谭每人抽根烟,过过烟瘾,然后上车继续往武川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