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元第一个反应过来了。
“这只是整个计划的一小部分。我们需要水,引水可以造就大片的农田,上游我们留一个灌溉装置,到壶镇这里再留一处矿区数不清的矿坑会成为天然的蓄水池,这样就完全能满足这些良田的浇水需要,重要的是瓦罗又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了。”
“那铜罗镇会不会被水淹掉?”展爷看似在担心,其实老道的多比可以听得出来,铜罗镇最顽固的老头已经在慢慢接受阿拜的规划了。
“这一点展爷你应该最明白,铜罗镇和铜锣山所处的地平线在矿区是最高的,背后这座山又是天然的屏障,永远护佑着镇子。东南方向是最低的,河水的主流自然就从这里流到东州城与中州城之间的的峡谷地带, 在一直向南,最终又回到下游的原河道, 根本不会造成我们这一片区域积水。”
展雄飞听了不由得点了点头。
阿拜继续演说:“这事要看怎么做了,做对了一帆风顺,做错了就会寸步难行。本来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引水,但是要从制造良田入手,就完全不一样了。要种地就必须引水改河道,引水的目的很自然就达到了,还是他们自愿实施的。只要中州城官府想做这件事,不管中途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由中州城官府出面解决的。”
“有两个关键的问题还不明白!”多比大爷明知道阿拜胸有成竹又出来引导他把话说透点明。
“第一个,你怎么那么笃定,中州城官府会义无反顾做这件事?第二件,从铜鼎山引水,这个想法靠谱吗?”
“是啊,是啊!”几乎所有人都附和。
“好,那就我一个一个回答你们的疑问。”
这一晚上几乎一直都是阿拜在说话,不过一点都看不出她有任何疲惫的迹象。
“第一,关于中州城官府这方面。我在尼瓦拿到了社会管理学的文凭,上学的时候碰巧发现中州城现任州长就是在那里留过学的,我看过他写的一片论文,说的就是解决瓦罗粮食自给自足的的问题。”
“难道论文里面有该河道的想法?”是北州城集团的一个年轻人插话。
阿拜摇摇头,“说实话,那篇论文里面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想法,只是表达了一种情绪。论文告诉人们就是现任州长他爷爷担任州长的时候水患把良田彻底毁掉了,他的父亲上台时就以再造百万亩良田为题发表演讲被录用的。”
“哦哦,这就合理了!一家三代的梦想。一旦有人能为他们实现,自然是求之不得啊!”
“哈哈。这个问题大家明白了吧?”
“明白了!”在场的人异口同声。
“那我就说第二个问题了!这里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方面来源于一本书,是我在铜罗镇学堂的图书馆看到的,这本书叫《北榴河水患》。”
“这书我们都读过,北州城大学大学图书馆也有。”
这回插话的是展元。
“展叔,你有所不知!我们这个小镇上的学堂图书馆几乎是北州城大学图书馆的复制。唉,现在看来,我还真不能辜负奶奶对我付出的心血。”
“可是那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呀,只是写了历代发生水患的具体情况,最大的一次是一夜时间毁掉了中游平原的几十万亩农田。”
“你们可能没注意到这本书的序言,是编者写的。其中说了近代的一位水力学家建议要想彻底排除水患必须让河流改道,甚至也提过从铜鼎山引流。”
“啊?我们还真没注意到。书应该是一样的,只出过这一版,看来是我们读书不认真。”
“展叔你也不用自责了,其实能看出来这位水利学家之所以没有再把这个话题进行下去就是因为不知道铜鼎山向南这片区域的实际状况。几乎所有公开的现代地图上这片区域是空白的,少数地图表明的是无人区,不管哪一种地图都没有显示铜罗镇在这个地方的存在。”
“那你是怎么知道铜鼎山是可以打开豁口引水的呢?难道你亲自去过那地方?”
“以前没有去过,看来最近是要去一趟了!其实这都是北州城集团的功劳,看得出来你们派人去勘探过很多回的。关于生态修复的可行性报告里面有一张草图详细描述了整个矿区的地形地貌。把这张图跟官方地图结合一下就能看出来,铜鼎山到矿区,无论海拔差异还是直线距离,最适合引水,而且造价很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