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少了一个还算合格的小学教师,多了一个做鞋的个体户。
陈扬也说到做到,不仅借钱给蔡晓晖,还吩咐二弟陈兵倾囊相授。
不久以后,蔡晓晖和蔡晓明兄弟二人的鞋厂,第一批鞋顺利出炉。
蔡晓晖也信守诺言,并没有要求陈扬,收购他的第一批鞋。
兄弟二人带上鞋奔赴路桥街,在百货市场撂地摊卖鞋。
这一课必须上。
陈兵告诉兄弟二人,做鞋不难,难在卖鞋。
如果能在路桥市场混明白,把鞋卖出去,以后才会顺顺当当。
两兄弟坚持一个星期,硬是将一千多双室内拖鞋,以不亏的价格全部卖出。
精神可嘉。
陈扬私下嘱咐二弟陈兵,教兄弟二人做相对复杂的休闲鞋。如果质量还行,他准备收购一批。
不仅是蔡家兄弟二人,在陈家村,还有五户人家,也陆续成了做鞋个体户。
国庆节后,天气入秋,风吹脸上,凉嗖嗖的。
陈扬为给家里改善生活,摇着小渔船去了“七湾”,捕了一些鱼虾。
刚回到家里,陈红玲就告诉他,乡书记郑卫民打来电话,要他去一趟乡里。
陈扬不敢怠慢,骑着自行车往南塘街奔。
乡政府院子里静悄悄的。
没有了童四平,也没有蔡美丽和陈仁军,陈扬有点陌生的感觉。
乡政府原来的两间平房,改建成三间两层楼,郑卫民的办公室在二楼的东边。
“小陈,坐坐,等我接完电话。”
陈扬在藤椅上坐下。
郑卫民接完电话,陈扬就噌的起身。
“坐坐。随便点嘛,小陈。”
陈扬笑笑,拿出香烟,给郑卫民递了一支。
郑卫民接过香烟,“小陈,你喝水不?”
“不喝不喝。”
“那你坐下吧。”
陈扬一边坐下,一边问道:“领导,你找我有什么事?”
郑卫民自己也坐下,点上烟先抽几口,再笑指陈扬。
“两个好朋友干架,你倒躲得远远的。小陈,你真够可以的。”
陈扬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没办法。领导,那是我最好的办法。那种事情,朋友是解决不了的。”
郑卫民点着头嗯了一声,“脑子进水,为情所困,大好前程,毁于一旦。没出息,两个人都没出息。”
“自己发傻,谁也帮不了。”
郑卫民摆了摆手,“不说你的两个朋友了。小陈,有一件大事,我要向你请教。”
陈扬诚惶诚恐,正襟危坐,“请领导吩咐。”
“小陈,你知道到目前为止,全乡有多少做鞋个体户吗?”
“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陈家村已有十二户。”
“全乡大概有五十户左右,邻居衡峰乡那边,大约也有五十户。”
“好啊,这就有了聚集效应的基础,能引来四面八方的采购者。”
郑卫民又点了点头,“那么,你认为这些个体户,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