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总宪

关灯
护眼
第203章 涅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203章 涅槃

宁玦随手丢掉了手中的瓷片,陆炳一个箭步冲上前来便将朱载壡与宁玦隔绝开来。

因为真要是出了大乱子,无论今日朱载壡是怎么说的并不重要,宁玦都必须死。

许久之后,朱载壡这才开口。

“出海找粮,可行否?”

“殿下,且不说日本、朝鲜能不能挤出这么多粮,我大明最大的福船不过载重四千石,需要五千条大福船不载火器、甲兵方能将这两千万石粮运回大明啊……”

“汪直能运多少来。”

“汪直报的是二十万石,臣估计,不会超过二十五万石。”

“邹望那边,说可以去湖广、蜀中去买粮,半年之内可筹措米粮一千四百万石。”

“那等到湖广、蜀中的商人也动起来之后,那两省百姓又当如何?”

“臣不知晓。”

直到宁玦被陆炳带走之后,朱载壡这才坚定道:“麦公公,孤不走,公公可明白?”

麦福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

奉天门下,又一次的八佾舞于庭。

这一次嘉靖没有现身,而是降旨内阁,严嵩、徐阶二人代天子择一计税。

君臣三人都知道,眼下的大明,就是在过独木桥,稍有不慎,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朝廷,只能求稳。

内阁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成为一条将阁员绑在大明这条船上的绳子。

这条老旧的大船,最终选择了迎着面前的冰山撞了过去。

所有人只能祈祷水面下的冰少些,好让这条船稳些。

稻浪微黄,乡间长者手持三眼火铳装填满了火药。

“砰!”“砰!”“砰!”

三声铳响响彻田野。

“开镰!”

一如往年的耕礼,一车车的稻米被送去脱粒。

秋收如约而至。

只不过方才进城的百姓却高兴不起来。

种粮的田少了。

吃粮的人没有变少。

粮商们全都察觉到了这个商机,从秋收的那日开始,整个江南的粮价便开始上涨,而江南的粮价,最终又会影响到整个大明的粮价,只是其余行省没有江南这么多的佃农入城谋生,因此情况稍好些而已。

农户不会把自家的口粮卖掉,高起的粮价反而降低了农户的负担。

商人以及新法促成的“新贵”也有足够的银钱去买粮。

只有刚刚入城的佃农成了这场变革的祭品。

一夜之间,金陵的街头便多了不少居无定所的孩童。

宅邸可以不赁,反正白天也要去做工,晚上可以去城隍庙可以挤一挤,粮不吃,是会饿死的。

一个老人照料着一群嗷嗷待哺的孩童,就这么蹲在了城隍庙中。

这样的事情,大明以前并不是没有过,但从未有一日如同今日这般多。

多到那些平日里只知圣贤书的读书人再也不能装瞎。

因为这些人就挤在他们的窗外。

这是整个大明从未有过的景象。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放下了手中的书本,走出了家门。

“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国事不是在蒸蒸日上吗,金陵怎就变成了这样。”

城中也有大户在布施。

只是这些蹲在街头的老人跟孩子,就好似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一般。

就是把那些大户家中的存粮搬空也不足十之一二。

而这,只是一个金陵。

江南八府,每城每府皆如是。

自秋收开始之后,朱希忠、徐鹏举等人便日夜衣不解甲的守在宫门之外。

南京各营军士们的神经亦是紧绷到了极致。

所有人都知晓,朝中任何一次吵架都有可能引发一次巨大的骚乱。

——

萃和堂内,脸上淤青已然散去的何心隐站在讲台之上。

只不过讲课时的何心隐亦是心不在焉。

秋收之后,不计其数的佃农想要来书院中“听课”,何心隐也只能将书院的大门关了起来。

但即便是佃农不来了,每日来书院听课的书生却仍旧日益减少。

直到这一日。

一个操着淮西口音的书生径自起身,满脸迷茫的看向何心隐。

“先生,城中百姓倒悬,圣人可有破局之法?”

“致良知可救民耶?知行合一可救民耶?”

向来喋喋不休的何心隐这一次没有再为学生解惑。

连需要“知”什么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致良知”又怎么“知”行合一。

“先生,华亭徐阁老的老家,远甚于金陵,可有破局之法?”

“没有。”

何心隐手中的戒尺倏然垂落。

什么心学、什么理学。

统统在饥饿面前黯然失色。

因为他们解决不了百姓面临的问题。

即便是在此等境况之下,依旧有人躲在小楼日夜苦读,但选择走出家门的书生却越来越多。

他们好奇百姓现在正在经历什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金玉流年 俗主 臣于她 高冷校草,别惹我 修真食谱 此间的男神 农女跳龙门 渡劫失败后,冷冰冰的仙尊爱上我 网游之战灵天下 功德金仙,从斩奸除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