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把人往怀里搂了搂,说道:“嗯,好吃明天还让曹妈妈给你做。”
玉哥儿又道:“三哥还真是厉害,竟然能做出来粉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吃食,晒干了之后硬邦邦的,也不会变坏,还真是容易储存呢。等到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煮上几分钟就变软了,还能果腹充饥,真的是好方便呀。”
这话只是玉哥儿发自内心的感慨,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满眼神一亮,方便储存携带,也不用害怕会变坏,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煮就行,这东西如果用在行军打仗中充做军粮使用,不是比那些干粮更方便吗?
当初他们行军打仗的时候,条件一般。住的地方就不说了,直接在安全的地方安营扎寨。但在吃的方面却很艰难,密林里头还能打几只野鸡野兔之类的野物果腹。
但如果是到了冬天极寒的时候,连几只野物都打不到。只能吃一些冻的干邦邦的干粮,咬着都费劲。
如果有粉条这种东西当做行军干粮,就不用怕军队断粮了。这东西这么能放,根本不用担心会放坏,甚至放个一年都没问题,这不是绝佳的粮草吗?
李满想了想,打算明天有空的时候给宋声写封信,问问他这个想法可不可行。
在禁卫军里面任职,不能大字不识一个。李满这些年也跟着学了不少字,一封简单的书信还是能写的。
宋声并不知道李满的想法,如果说起来,这个想法他其实早就有了,但现在一时半会儿还不好实现。
如果是用作军粮的话,肯定需要大量的粉条才行。他们现在才刚做粉条没多久,供应量肯定跟不上。
其次就算他们招足够多的工人生产粉条,但原材料番薯却没那么多。
今年他们这儿的老百姓有很多都转种了番薯,这才有更多的原材料得以利用。但如果是用到军粮上,这么点番薯肯定是不够的。
只有大面积种植番薯了,再建几个分厂,招更多的工人生产,才有可能供应得上。
他们这里现在才刚刚起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凡事还得一步一步来。
现在他在景帝面前得脸,做事情更加要慎重一些,朝廷里面有些人可看不得他好,行差踏错一步就容易前功尽弃。
宋声觉得粉条可以用来当做行军干粮的事不能由他来说,不然被有心之人渲染,该说他插手军队的事儿了。
毕竟如今宋家还有一子就在军队后勤任职,专门负责军粮的采购和安排。如果被有心人添油加醋说一些中伤他们的话,很容易被人怀疑他们借由采买军粮的事中饱私囊。
说起来宋成,如今也混得人模人样的了。他虽然不适合上战场打仗,但是军粮采购分配运输等方面他却很擅长。
之前打仗的时候他还立了功,只不过现在还在边境的守备军中任职,现在已经官拜六品了。
因为离得远,他尚且回不了家。跟旁人服兵役的相比他有个不同之处,别人服满五年就能回家,他却因为当上了正儿八经的官儿,想要离开边境还得向上打报告申请。
一到年底申请回家探亲的兵将很多,都得排队等着。他去年就递交了申请排队等着了,还不知今年能不能轮到他过年回去呢。
现在的宋家村里,人人都知道老宋家可不得了了,从他们本家出来的宋声和宋成都已经当了官,还有一个女婿李满更了不得了,人家在皇宫里当官。
听说他们家宋英二婚竟然还找了个好人家,家是京城的,就在京城附近当官,以后人家就能当官夫人了。
消息传回宋家村说的一个比一个热闹,要知道宋英可是带着两个孩子和离的。这种情况在他们乡下能找个头婚的人家嫁了就已经是顶天的好福气了。
没想到人家英子更有福气,直接嫁到京城去了。这泼天的富贵像是瞄准了他们老宋家似的,一个挨一个的往下掉,村里的人羡慕两个字都说麻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张杏花了,家里的人越来越有出息,她每天心情都是高高兴兴的,这两年跟她一般年纪的老人身体都相继不好了,只有她身子骨还算硬朗。
二伯母一家子也是相当高兴的,宋声虽然是宋家人,但却不是他们的儿子,到底隔了一层。宋成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他们的亲儿子。
儿子这么有出息,他们做父母的也开心。唯一不开心的就是儿子都这么大了,从前的宋成还总是把娶媳妇儿挂在嘴边呢,可到了现在都没听说什么娶妻的风声,还是孤零零寡人一个。
这让赵氏没少操心,可是儿子离得远又不回来,就是想给儿子相亲叫他娶个媳妇儿,都没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