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驻扎蓝田的魏军迎来了他们的大王——还有许多车咸鱼。
第五伦亲登蓝田山,接见了岑彭与郑统两位偏将军。
“士卒们旬月取峣关,寒冬腊月还在此坚守,余特来劳军!昆明池离蓝田太远,鱼直接运来都臭了,特地用河东送来的盐腌过。”
光是鱼的话不算太稀奇,但腌了比它们更贵的盐后,顿时就成了稀罕物……
虽然窦融治河东,靠着上万名新军俘虏在那劳作,解池盐稍稍恢复,但产量仍大不如前,对关中的供应颇为紧张。士兵们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他们除了屯守外,还有训练、军屯等任务,劳动量很大,天天吃少盐的干饭和藿羹,总觉得没力气。
这咸鱼闻上去臭,但毕竟是肉啊,烹煮吃起来却香,再加上味道足,也算能稍稍改善伙食。
巡视一圈后,郑统向第五伦请命道:“峣关虽取,但绿林仍然在侧,臣愿将兵数千,为大王取商於,下武关!”
他听说商於六百里狭窄,好似个窄桶,那自然是一捅就通啊!
第五伦不置可否,问岑彭道:“君然如何看?”
岑彭想道:“臣倒是以为,武关不必急取。”
“兵法云,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峣关便是这两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商於六百里便是交衢之处,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此乃武关于绿林而言。”
“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
郑统听傻了,看着岑彭,不明白这绕来绕去是何意?
岑彭道:“若大王欲在夏秋之际进攻南阳,则春天必须拿下商於和武关,早做准备。”
“但若大王意在他处,东南方要处守势的话,将商於、武关留在绿林手中,反而于我军更加有利。”
他指出:“商於道阻难行,先前争夺峣关,绿林便吃了粮道太长的亏。”
“如今攻防形势逆转,关在我手中,彼辈若欲来击,必兴师动众,耗费国力。夏时东方必有饥荒,绿林根本不可能再攻峣关,就算来,臣也有把握守住!”
岑彭的回答让第五伦很满意,这确实也是他的计划,春天的主要精力用在恢复生产,唯一的用兵,是车骑将军耿伯昭带数千人进攻北地,打通与新秦中旧部的联络,同时构建对匈奴、胡汉的防线,如此而已。
“好一个岑君然,兵法上说‘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都被你说透了!”
第五伦如此称赞,若非岑彭资历太浅,因为个人经历,威望也低,魏王都想将他提拔为重号将军了。
但重号不够,杂号来凑啊!
“郑将军一战商颜,二破河东,三夺峣关,为我军翘楚,拜为横野将军。”
“君然则为平林将军!”
这个名号让岑彭为之一震,抬起头看向第五伦,却丝毫没有讥讽之意,反而尽是勉励。
“且在蓝田为余好好练兵,鱼、盐、粮食管够,他年举军南下,扫平绿林,重夺宛城,好告慰吾师伯石公之灵,余还要仰赖君然之力!”
……
第五伦结束蓝田的劳军后,调转车队马头向北,要从霸陵绕回渭北去。
而就在他抵达灞上时,也迎来了长安耆老的第四次谒见。
和先前几次不同,这回国由等人往渭北跑了一趟,求得新朝时马屁界的集大成者张竦指点迷津,此番前来,却是带着从长安一百六十里闾收集来的“万民书”——其实就是各里正代签而已。
第五伦这次隆重接见,但还是叹息着说道:“伦功德浅薄,本欲逐王莽吊民伐罪,岂料竟因与刘伯升及陇右交战,波及长安黎庶,如今的日子尚不如王莽之时,伦无颜面入京,只敢退居渭北,长安,还是等待真正的有德之人居之罢!”
于是第四次拒绝了长安人的哀求,等国由他们再度灰溜溜地走后,张鱼笑出了声,而朱弟则是感到不太理解。
“从上月起,大王除了募兵及以工代赈外,还派人运送薪粮入长安,开粥棚让老弱来就食,以免百姓冻饿而死,东西两市重开贸易,长安已恢复秩序,为何长安人非要请大王还都?”
第五伦笑而不答,让张鱼猜猜长安人的小心思。
张鱼想了想后道:“在长安人看来,若非京师重地,此城随时可能再度被大王放弃。”
他幸灾乐祸地说道:“这个冬天又冷又饿,长安人是得了教训,再不敢两头下注了。”
有一定道理,但不止如此,从经济上来看,长安是典型的东方都邑,宫、朝大而市坊、居民区小。长安市民的生计,很大程度上是依仗于为宫廷、官府服务,少了这些官府的订单,少了源源不断从渭北运进去的粮食,长安两市连同这座城市的普通人光靠自给自足?根本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