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看圣旨的重要性而定谁来传旨。
两位翰林院的侍读进了门后,就在彭克父子二人面前,展开了圣旨。
两人立马跪地接旨。
“奉。”
“天承运。”
“皇帝召曰。”
“锦衣卫指挥使彭克,忠君报国,彻查江湖,办案有功……”
“特赏赐白银千两……”
一堆文绉绉,一看就是经过翰林院润笔之后的圣旨,被传旨官念出。
清晰洪亮的声音,响彻在正堂之中。
圣旨不长,也就一百多个字,很快就念完了。
无非就是之前洪武帝在殿上说要赏赐彭克的那些东西,以圣旨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臣锦衣卫指挥使,拜谢陛下!”
圣旨一念完,彭克便想要起身接旨。
但是那位传旨官却笑吟吟的阻止了彭克的动作。
“欸,彭指挥使且慢。”
“我这还有另外一封圣旨。”
还有?
彭克一脸懵逼的抬头看了一眼传旨官,又连忙下拜。
第二封圣旨被承上。
传旨官翻开圣旨,依旧是那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篇词。
但是这封圣旨的重要程度,可比上一封高多了!
“怀宁侯世子,锦衣卫指挥使彭克,忠君报国,熟諳兵事,平江湖门派有功……”
“升授昭毅将军,特命为参将,随都督蒋仁刚,奉敕总边兵三万屯山海关,以备北蛮寇边。”
“钦此。”
此时也顾不得惊讶于自家老爹猜的准了,彭克连忙拜谢皇命,起身接旨。
“恭喜彭将军了,陛下这是对您另有重用啊!”
来自翰林院的传旨官脸上都要笑出一朵了,不断的恭维彭克。
那个昭勇将军是正三品武官的散阶,用来定品用的,倒是还好。
但是后头的参将,可就是实职了!
在洪武朝,边军的都督一般是统领数万不等的军队,独立屯于边疆某地,防备北蛮入侵。
而参将,则是都督手下的副将,一个都督一般有两到三个参将不等,各自统兵一到两万人,负责协防之事。
搁现代,就相当于是一个集团军里的师长,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随集团军进行大的军事动作。
这官可一点都不小了!
不过按理来说,像彭克这个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如果是有功升迁的话,应该调为都督才对。
但是彭克年纪轻,没有作战经验,显然是不能让他一上来就独立领兵的。
所以就降了一级,只领参将职,算是平调。
但是洪武帝为免让人觉得他薄恩,所以他又特别给彭克升授了散阶。
原本彭克接任锦衣卫指挥使后,是初授了昭勇将军散阶的。
而这个散阶,需要三年初考、六年再考称职者方得升授、加授。
这次洪武帝破例直接给他升授,算是加赏了。
能被皇帝破例加赏,如此前途光明的彭克,能不让传旨官恭维嘛!
其实参将,总兵,都督等职位,在明朝前期和文官基本不太对应的。
硬要对应,一般看散阶。
但是散阶在同一品里,有三个,也不能完全对应正官。
历史上的第三任指挥使宋忠,第一次外调,就是参将。
但是后来又回来做指挥使,建文年的第二次外调,就成了都督。
但是也不能就粗暴的将都督对等于二品官。
只能将其当做,比参将高级的军职。
明初文武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晋升体系,互相也没统属的说法。
锦衣卫比较特殊,半文半武,有文官的品级,又是武官的军职。
除了直属皇帝的包括锦衣卫在内的禁军外。
文官归三省,以及后来的内阁管,武官是五军都护府管。
所以大家也不用将武将的职位硬往文官的一二三四品里套。
就知道彭克接下来要统军,给都督做下属,军队大概一万人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