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招兵买马
最后,李世民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马邑的县尉。李县令主动上门邀请李世民,见面后发现此人果然气势非凡,英武了得,心想当个县尉肯定绰绰有余。
一开始还担心李世民不肯接受这样的低级官职,自然是一番热情的招揽,颇有点礼贤下士的感觉。在一番推辞后,又在张老爷子的劝说下,李世民才勉强答应下来。李世民此番姿态其实也为了能够争取在后面募兵和训练士卒上有更大的主动权。
见李世民答应后,李县令自然是非常欣喜,马上主动表态,从县里支出一千两黄金做为募兵的军资,府库里的盔甲兵器,让他尽管去拿。
只让他全力练兵,守好城池,募兵及练兵的事情他都不插手,全部由李世民自己决定,如果上面征招他们前往其他地方作战,也要前往。
之前在抵抗胡人的时候,张刺史就曾抽调了马邑的县兵,所以李县令才有此一说。
李世民见这个李县令非常上道,自然也是非常的高兴,从现在开始他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在这乱世即将到来的时候,多了一份崛起的力量。
在县衙做了详细的“个人信息登记”,因为他是“黑户”,不得已又请张老爷子出面做保,证明李世民家世清白,并且还认了张老爷子做为自己的远方亲戚。
最终在这一切办妥之后,李世民就已经是名义上县衙的“县警备司令部司令”,对内管辖县内的治安,惩治不法之徒,对外则承担起了训练县兵保护城防的重要责任。
后面只需要县令将他推举上去,并在太守府备案即可,一般太守都会同意的,加上还有张老爷子做保。
第二天,送别了甘兴汉和曹文豹,让他们先去雁门关上交差事,同时帮张辽请一段时间“病假”,谎称张辽深受重伤在马邑休养,养好身体后再会军营交差。
不过这军营却是个大问题,让李世民非常挠头。
十人为一火,火置火长。五火为一队,50人,队设队正。五队为一旅,250人,旅设旅帅。四旅为一团,1000人,团设校尉。五团为一师,5000人,师设偏将。2师为一军,10000人,军设郎将。
府兵没了土地,变成佃户,甚至成了流民,没了恒产,自然也就没了恒心,直接导致了府兵战斗力直线下降,到了唐后期府兵制度就彻底失效了,朝廷也慢慢同意地方节度使自己募兵,也间接导致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加剧。
在具体的军队建制上,他还是沿用了唐朝的制度。
李世民最初还是觉得府兵制是最好的制度,在唐朝初年,府兵确实作战勇猛,为大唐建立了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到了贞观后期,他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府兵制存在问题。
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加上土地数量毕竟有限,朝廷能赏赐的土地越来越少。府兵手里的土地渐渐的又都被豪门大户或者官宦人家强取豪夺去了。
地方州县官员无权干涉军队调动,军队调动统一由皇帝任免的大将军调动,非战时不可私自行动。
但是李世民并不想全部收下,一个是因为自己财力有限,养不了太多的士卒,另外自己还要保持低调,不宜太过显眼,否则一个县就如此多的兵力,肯定会被很多势力盯上,因此现阶段要走精兵路线。
后来,他想起了一个地方,觉得那十分合适。
马邑周边的一些村子在胡人频繁的袭扰下很多也是成为了流民有的甚至家破人亡,甚至很多干脆上山当起了山大王,同样加剧了当地治安的恶化,导致来来往往的商旅多受荼害。
张辽自从拿到了这本《卫公兵法》后,手不释卷,随着勤奋学习,越来越觉得此书非比寻常,行军布阵非常玄妙,而且也讲了很多为将之道,让他受益匪浅,时常拿出来学习参悟,自然对李世民非常的感激。
这样既可以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军队成为个别将领的私产,也能减少地方拥兵自重。
在军中人员数量的配置上,他做了一些改动。
所以在大的军制上,他更倾向于募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