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都不是。
导演没有为了戏剧而戏剧,而是简单的把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舍弃那些引导观众的电影技法,如此温情如生活一样,平淡,体面,认真。
但许鞍华的细节是自己出道以来最自然流畅的,没有之一!
“我更喜欢咱们的英文名。”苏泽认真道:“a smple lfe”
看着面前的许鞍华,苏泽很感叹人不可貌相,看似平和淡然的一个女导演,作品却比忻钰坤都犀利尖锐。
《女人,四十》讲述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亲戚的故事。
《阿姨的后现代生活》以六十多岁的中下阶层单身女性为中心,从事卑微的工作来摆脱贫困,资本主义文化的个人主义使人们与社会传统和彼此逐渐疏远。
桃姐更不用说,矛头直指养老问题,这个全世界都无奈的大难题。
但许鞍华镜头里的角色从不明确地表达感情,他们太沉稳、太安静了。导演希望观众从间接的行为线索来揣测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
最让苏泽触动的是一幕:中秋节电视台来拜访养老院的歌手在没人看到的时候表现得十分不屑,拍完照片之后,月饼还要被收回去供下一个养老院使用。
表现社会关怀的虚伪与对老人的冷漠。还有到处给桃姐寻找养老院的场景:养老院一切服务都被列出,明码标价,就好像它们只是菜单上的菜一样,而不会真的去了解老人真实的想法和想要的东西。
换成其他导演肯定会设计各种戏剧冲突表现这些,甚至恨不得站在桌上大声疾呼:喂喂喂,大家看见了吗?
但许鞍华没有,只是展示普通人如何适应现代生活,同时仍然保持日常生活的轨迹。
她的叙事风格是如此朴实无华,以至于可能会被人忽略,然而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成功创造一部感动人心的作品。
大巧不工!
桃姐杀青让苏泽意犹未尽,这是第二部纯意义上的港片,第一部是踏血寻梅。
不得不说本土港片有种独特魅力,无论题材如何,都能如手术刀般犀利剖析社会一个痛点,一针见血锁定港岛最敏感的神经。
不管是翁子光,还是许鞍华,功利心都不强,所有镜头和剧情只为作品服务,而不是票房甚至观众。
这点让苏泽很敬佩!
这也是内地票房为王的环境很缺少的品质,电影毕竟是艺术品,是能承载情感的作品,一味迎合观众必然会失去自己的性格,总是讨好别人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一道难以抉择的选择题,票房还是自我表达?
观众爽还是自己爽?
苏泽很庆幸,现在的自己有资格做出选择然后承担后果,就算踏血寻梅不能过审在内地上映,就算桃姐无人问津票房惨败……
那又如何?
自己演的爽就完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