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观点,身受重伤的人根本无法长篇大论,在苏泽看来恰恰是这两句修改的台词,可能会是全片最戳人的泪点。
不得不说演员能够120分发挥,离不开整个幕后团队的尽职尽责。
六月开机拍到现在马上四个月,徐克每次开机都要开十次以上的会议,程凯歌一个镜头一个镜头跟演员讲戏,最乐观估计就算林超贤顺风顺水,最少还要……
三个月!
三大导演、十几个实力男演员、千人团队、几万群演、每天零下十几度……
八九个月!
“长津湖是一种信仰!”身为博纳老板,余东难得感触道:“投资电影这么多年,什么片都拍过,做人嘛,最后总想留点念想不是。”
苏泽深有感触,此时此刻对于余胖子的印象大为改观,虽然是商人,但骨子里还有对于电影的热爱。
是啊,
人这辈子几十年,最后总要留点念想吧。
这次真正对战争戏体会良多,比起战长沙的长镜头和节奏,长津湖就是另一个极端。
必须要说战争场面调度想要完成的好真的很难很难,尤其是复杂大场面,镜头非常零碎,再加上快速剪辑,才能体现战争的残酷。
很多时候上一秒还活着,下一秒就牺牲了。
然后是无处不在的背景音,几十种声音混在一起,尤其是3d特效,每次给苏泽身临其境的错觉,仿佛就是在浴血奋战的杀场。
火车看长城霞光、与敌军团近身拼杀、峡谷内大轰炸、戈壁滩军机枪扫射、飞机狂轰滥炸……
很多时候拍完戏回来,耳朵都是嗡的!
最让苏泽动容的还是雷公,也是最喜欢的角色,甚至超过吴景的伍千里。
在敌军投下标识弹后,我军形势险峻,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局势,可能会损失惨重,关键时刻雷公扑不灭标识弹,只能开车带着远离阵地,开往敌军撤退的部队。
说白了就是敢死队,有去无回。
开车离开的过程,胡军将一个人濒临绝境的心情和表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他的人设是一个很惜命的老战士,但在关键时刻都挺身而上。
特别是临死前最后两句台词,然后不由自主哼起家乡的沂蒙小调,不禁令人想起他们拼死拼活其实只是为平安回家。
过上普普通通的生活而已,但是现在他却永远回不去了。
那时苏泽终于明白这场战役为什么必须打的真正原因。
大好河山对比残酷战争,敌军大鱼大肉对比我军冰雪土豆,江上安宁的渔民生活对比战场的血腥厮杀……
我军严阵以待,誓要拼死一战,攻势已拉满。但敌军飞机只是一个掉头,便带着他们不知道不在乎的死亡与悲伤轻巧地离去了?
就是用鲜明对比反映出当时人民朴素的渴望与战争的残酷!
提醒我们活在当今和平年代的孩子们,一定要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抵御外敌!
弱国无外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