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沈氏神童
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三国那个乱世普通的活着,有一个我挥着普通的锄头,种着普通的地,艰难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小心提防各路军阀的袭扰。
远处有一只军队的马蹄声由远到近,所有人都害怕的抱头蹲下,我只希望,我们碰到的那支军队是刘使君的军马。
——来自b站网友,吃冰冰的喵酱。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袁绍派部将朱灵督三营军相助。
曹军入徐州之后,先后攻拔十余城,曹将于禁攻克广威,沿泗水直至彭城。前锋曹仁攻陶谦部将吕由,破敌之后与曹操合兵。
徐州牧陶谦引军在彭城与曹军迎击,却遭遇大败,只得逃离彭城,退保东海郯城。
曹军又乘机破彭城、傅阳、武原等地。
当时各地流民依附陶谦,多在彭城间,此次遇曹操大军,皆遭杀戮。人被驱赶到泗水河中淹死,尸体阻塞了河道,致使河水都不能流动。
第二年春,曹操再次来袭,屯兵于彭城,对徐州虎视眈眈,扬言要誓杀陶谦为父报仇。
与此同时,琅琊诸葛氏也开始了往南迁移。
诸葛玄初为刘表的属吏,奉刘表之命出使汉廷传达荆州概况,结果出发前获知堂兄诸葛珪病逝,遂向刘表请求完成使命之后赴泰山照料诸葛圭的后事。
刘表准许他的请求,于是在出使长安的任务结束之后,一路奔波赶赴徐州照顾诸葛圭的遗孀及子女。
当时通信不便,诸葛珪病逝是在中平六年年末,也就是公元189年。
而诸葛玄得知消息已经是第三年的事情,他出使长安,先回荆州向刘表复命,又回徐州琅琊国,辗转数千公里,一直到初平四年才抵达徐州。
没想到诸葛玄回徐州之后,适逢曹操出兵征伐陶谦,为躲避战祸,他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并与往江东的诸葛瑾分散,辗转一路往南向庐江方向逃难。
于是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这个春天,十三岁的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开始举家南迁。
襄贲县,位于剡县西北约五十里,中间隔沂水。
苍凉的初春依旧带着丝丝寒意,枯黄的大地渐渐回春,山林茂密的枝叶葳蕤,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去年的宿麦都已经收割,乡民们在田间忙碌,开始种植今年的新粟。
在襄贲县以东北靠近沂水的黄门亭,亭北缯山余脉黄山脚下,栖息着一个村庄。
汉代的村庄并不叫某某村,而是叫某某聚,此地名叫缯阳聚,因位于缯山以南而得名,缯山后世名层山,离剡县已经算是非常近了。
缯阳聚主要栖息着两家姓氏,一是新野邓氏,东汉初年邓氏极具恩宠,家族繁荣昌盛之极,以邓禹、邓晨、邓邯三人为代表。累计公侯数量极多,封公2人,大将军13人,封侯29人,东汉一朝没有出其右者。
但这种情况到邓太后亡故之后就发生了改变,安帝亲政时,宦官江京等人网罗罪名,诬陷邓氏对安帝亲政有阻,安帝将邓弘等邓姓子弟废为庶人,为了保全邓氏家族,族人纷纷迁出京都和故里,分散到全国各地。
另外一氏则是固始沈氏,沈氏起源于姬姓,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载于沈,古城在后世河南平舆北。后来沈国被灭,数百年后于固始东南,汝阴西北建立沈子国,地址在后世安徽阜阳,临泉一带。
后来因战国、秦末、西汉末年等多次战乱,固始沈氏为避战祸开始往东南迁徙,大多去了扬州、徐州等地,其中就有一支到了东海国襄贲县,族人约有数百,世代安分居住于此。
说起来沈氏还早于邓氏迁居此地,但邓氏累世望族,门第显赫,因而渐渐成为当地百姓领袖,其中黄门亭乡老皆由邓氏担任,周围上万亩田土也隐隐由邓氏积累为庄园。
缯阳聚邓沈混居,互相通婚,加上周围乡亭的百姓也多以邓沈为首,因此虽然邓沈二氏不能说是在徐州属于世家门阀,但至少在襄贲县也算是颇有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