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汇总数据就发现,偏差度,无限接近一个固定数值。”
这是曹孟波的总结。
他非常严肃认真的继续道,“这就说明粒子对撞实验中,未知物理现象是存在的,再进行几次分析,我们就可以把置信度提升到5个西格玛。”5σ(西格玛),是确认物理发现的置信度标准,也就代表足够的证据证明观测到的现象并不是由随机波动造成的,置信概率大约在99.999945%。
如果能够把置信度提高到5σ,粒子对撞实验中未知物理现象,就能被确定下来。
虽然国际上已经普遍相信了粒子对撞实验未知物理现象的存在,但相信和确认还是不一样,确认下来以后,就可以对于现象进行定义,也会被整个物理界所接受。
在未知物理现象上,cp组的强电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的现象更明确,而两者所引起的现象是否是同一现象,也是实验研究的目标。
这并不是容易确认下来的,主要是因为cp组的现象太明确了。
粒子对撞实验的现象则需要数据分析。
不过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学者,绝大部分已经相信两者是同一现象。
里纳特-伯尔林,核子组织合作组的领队,也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他也参加了计算中心的会议,并开口说道,“我们的cp组也在进行同样的实验,希望能够把两种未知现象合并在一起。”
“这个现象暂时可以称作是‘混乱力场’,也是张硕教授做出的定义。”
其他人都认可这个名字。
有些参会的人则听的心潮澎湃,比如,鲍贺星、崔凯文,未知物理现象是在ichep会议上宣布的。
当时,他们可都署名了。
如果未知物理现象被确定下来,他们会不会拿到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好多人也想到了这一点,都不由得看向鲍贺星和崔凯文,眼中闪着深深的羡慕嫉妒……
恨啊!
曹孟波牙齿都快咬碎了。
他无比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去参加ichep会议,否则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畅想一下诺贝尔奖?
哪怕最终无法获奖,只是能畅想也很了不起啊!
……
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负责人安德斯-奥奎斯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十月,临近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研究大楼二层办公室,安德斯-奥奎斯静静的坐着,仔细观看着手里的论文,正是张硕发表在《高能物理学杂志》的《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
“理论物理啊,塑造两个基础力之间的关系,真是了不起的研究。”
安德斯-奥奎斯感叹着。
他对面儿坐着的是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同事,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的委员。
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摇头道,“我看过论文了,其中的数学论证非常精彩,塑造的关系似乎是真的一样。”
“但是,根本无法验证,和其他没什么区别。”
他说的停了一下,继续道,“我们更应该关心《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以及粒子对撞实验中发现的未知物理现象。”
“听诺恩说,那边快要确认了。”
‘那边’,说的就是高能所。
安德斯-奥奎斯点头道,“如果现象能确定下来,肯定是一个诺贝尔奖。”
“不,可能不止一个。”
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道,“一个全新物理现象的发现以及能量力场规范理论,实验、理论,只发一个奖不能服众。”
“但那是团队的发现,我们不可能给一个物理中心发奖。”安德斯-奥奎斯道。
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想了想,忽然说道,“这个现象最开始公布好像是三个人,两个计算机工程师,还有张硕。”
“你觉得计算机工程师应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吗?”
“如果评选考虑实验发现,就可以。”克维斯特说着都叹了口气,随后道,“真是让人头疼,张硕才只有26岁。”
这也是头疼的一个问题。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张硕成为国际数学以及物理界最炙手可热的名字。
今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也为他开了好几次会,但最后都没有能在‘评价’、‘确定成果’等方面达成一致。
如果是颁发一个数学奖项,诺贝尔委员会会毫不犹豫,因为张硕已经获得了菲尔兹,但物理学奖就不一样了。
毫无疑问,一个全新的物理发现以及对于粒子对撞实验的总结性研究,也就是能量力场规范理论,足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奖项也要考虑‘排队’问题。
世界上很多达到获奖标准的物理研究,排队几十年也是有的,好多物理学家都是生命快走到尽头时,才凭借年轻时的研究成果而获奖。
所以,年纪也是问题。
张硕的年纪太小了,好多人都认为,即便是未知物理现象被确认,他也应该去‘排队’,而不是插队获奖。
安德斯-奥奎斯也是这么想的,“一个全新的物理发现以及引起物理界震动的理论研究,确实足够突出,但研究实在太‘年轻’了。”
“那项物理发现,也还没有确认下来,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也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托尔比约恩的意见不同,他反驳道,“还有什么比一项全新的物理发现更重要?”
“这个发现可能会让人类认识全新的物理,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
“你也只是说‘可能’,对吧?”安德斯-奥奎斯道,“而且他实在太年轻了,20多岁……”
“年纪应该不是问题吧?”
“年纪当然不是问题,但除非特别的优秀,但研究成果的影响是无法判断的,而所谓开创新的领域,最少现在还没有。”
“这就是我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原因。”托尔比约恩-克维斯特无奈的摇头。
他已经老了。
但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比他更老,评奖上都更趋向于‘老人’。
年龄,竟然也会成为影响评价的因素?
张硕才只有26岁,确实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但评奖上不应该如此顽固不化,委员会里也有人和他的看法相同。
“等?”
托尔比约恩讽刺性的扯了扯嘴角,即便是去等又能拖延多长时间呢?
新的物理领域吸引力有多大?
在物理理论长时间没有发展的21世纪,很多学者都会争抢着挤进去,也许到了明年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实验上都可能有很多突破。
到时候,还不是要评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