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得找王猛去,国家有困难我知道,但这工程必须得干,死活我得让他挤出五十万两银子给我!”宋曦气愤的说。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还把自己当宰相,先天下之忧而忧呢!
但省里一个知道内情的官员劝他说,“国老,别上折子了。皇上是拨了一大笔款子去修水利,但不是在咱这儿,而是在关中!”
“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宋曦一听,觉得事情不妙。
他这半年净在下面跑了,而且益州太过偏远,朝廷里发生的大事他不尽知道。
当属官将王猛和大凉和谈并引进一系列工程项目的事情跟他详细说了之后,宋曦脸色大变。
“不好,咱们上当了!如果真这么干下去,大梁国会被榨干血液,是要灭国的节奏啊!”
他不顾反对,急忙给亓无忌写奏折陈述利害关系。
大概意思就是在关中修渠耗费太大,而且关中地区距离大梁统治中心太远了,离大凉又太近,得不偿失。
当宋曦的奏折送到京里,亓无忌看过后,也觉得有些道理。但他还是拿不定主意,毕竟关中那边已经征调了近十万民夫,又从大凉那里
购买了大量的工具和设备,有些地段已经开工了。
“王猛,这事儿你怎么看?”他把宋曦的奏折子递给王猛看。
王猛看完之后,立即跪地请罪。
臣本来是为大梁江山考虑,指望着在任上帮皇上收复失去的疆土呢。谁知道宋曦老前辈不在省长任上好好操心益州的事儿,却对中央决策指手画脚,既然如此,那这个宰相我不干了,我回家养老去,皇上您再把宋曦请回来吧。
他这么一说,倒把亓无忌整不好意思了。
宋曦虽然为人清正,对自己忠心耿耿,但他并不能救大梁。而王猛虽然有些清高,但的确做出了一些成绩,比如,促成了和谈,比如,引进了很多人才.......
所以,亓无忌安抚王猛说,你还得继续干。至于宋老师,我去跟他说,让他先缓缓,国家要干的大事太多,要有全盘的考虑,在我看来,关中的工程更重要。
王猛一听,放心了。
但宋曦接到亓无忌的回复后,沉默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这老先生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最后,他又跑到了成都去找王之涣。
“之涣啊,就算朝廷不拨一两银子,这工程咱也得干下去。我已经变卖了家产,再加上我的俸禄,应该有一千两银子,这钱,先做个启动工程。只要动起来了,哪怕只修了一条小渠,咱就没有白在四川呆一回。”
宋曦的这种精神让王之涣彻底感动了。
之前,
他还对朝廷很有怨气,认为自己本不至此,是亓无忌不会用人。
但现在,他已经进入了宠辱皆忘,一心只在制服水患的高尚境界中。
行,阁老,你放心吧。我今年的工资我也不要了。明天我就领人开始干去!
嗯,之涣,我没看错你。我做主,今年成都的税收,全归你支配,我一分钱也不要你的,只要你把水利工程搞好。至于上头,我来搞定!
什么叫天高皇帝远?
在大梁那个时代,一封信可能半年才能送到,更何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益州宋曦敢做主,就算在这件事上犯了错,皇上怪罪下来,那也是多久之后的事了。
宋曦不在乎他这个益州刺史的官职。
他宰相都干过,所谓位极人臣,什么事儿没经历过呢?
就算亓无忌把他给贬为庶民,甚至判他有罪他都认!因为他可能是大梁中唯一有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的高级官僚了。
大梁再不励精图治,恐怕真的就会亡国了。
虽然,亡于陈长生的手里,恐怕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明明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为什么非要等陈长生来了之后,才被打着骂着干呢?
但人就是这样,大多数人不愿意脱离自己的舒适区,非跑去干什么创立什么事业,他们宁愿把耳朵堵住,戴上眼罩,装着天下无事,也不愿意真的放弃享受去做点为国家,为人民有意义的事儿!
归根结底,是他们根本没把人
民的事儿当成自己家的事儿!在他们眼里,百姓只是供他们驱使奴役的工具,创造价值的资源,根本不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