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愈大,她的心思,也就愈加落在了“子孙满堂”这四个字上。
宋氏迟疑着,并没有立即说话。
长房老太太就斜睨她一眼,旋即闭目捻着佛珠喃喃诵起经来,就这么一言不发将宋氏晾在了那。
茶凉了,气氛也僵了。
宋氏道:“眼下最要紧的,是大夫。只鹿大夫领着人前去,在路途上所耽搁的时间便会少上许多。”
老太太的诵经声似顿了一顿,但并没有间断。她恍若未闻,继续只念她的经,不接宋氏的话。
宋氏就明白过来,老太太这是只愿意听她说,好,儿媳明日便启程这样的话了。她心头微闷,索性也闭紧了嘴,一个字也不吭。俩人就这么僵在了原地。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太太才重新睁开眼来,面沉如水。
她望向宋氏,语重心长地道:“福柔,你带着鹿大夫一道去,也是给老六长脸,给谢家长脸。何况如今翊儿在书院用心念书,阿蛮也大了,早就能帮着你一道打点家中大小事务,你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一个“孝”字就能大过天,她是长辈,怎么说都无妨。
她能冲宋氏发脾气,宋氏却不能朝她发脾气。
但她脾气也发过了,强硬的姿态也已经摆出来给宋氏瞧过了,而今便摆出了这幅慈祥和蔼的模样来,淳淳劝说,甚至不惜唤了宋氏的闺名以示亲昵。
这般一来,宋氏也就只能恭敬地听着。受着。
可宋氏着实没有心思要去照料谢元茂,便仍旧推脱着:“舒砚还在府上住着,虽说是我娘家外甥,可千里迢迢而来,也是客。六爷不在家中,我若也离了,岂非说不过去?”
长房老太太闻言却笑了起来,咳了两声道:“哪有这样的道理!他既是你的外甥,那便也是咱们谢家的客人。你跟老六不在府上。那不还有许多人?这事,你勿需担心。”话毕,她索性将后头宋氏可能寻到的借口也一并给堵死了,“至于阿蛮,你如果觉得她年岁尚小不会管事,那也还有老大媳妇可以相帮。也好趁着这个机会。让她摸索着好好学学,不会掌家的姑娘,来日可有得苦头吃。”
这话就说得愈发语重心长了。
宋氏听着,觉得自己果真是再无借口可寻。
“老六病了,既是病,不管重不重。那都是耽误不得的。”老太太的话说得愈发顺溜,“你且先回去收拾一番。趁早出发。”
宋氏眼皮一跳,差点忍不住脱口而出——京都此去惠州,也不知要在路上耽搁多久,指不定到了地方谢元茂的病早就已经好全了!
可孝字当头,这话她哪里敢明着说。
宋氏看着老太太的脸,艰难地将这句话给咽了下去。
老太太也没打算再给她说话的机会,立即便开始赶人:“罢了。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先下去吧。”
话音刚落。就有人打起了帘子鱼贯而入。
当着丫鬟婆子的面,有些话就更不好说出口。
宋氏憋了一肚子的气,委实有些忍耐不住,这会也不顾边上多了些人,直截了当地便道:“儿媳不得空,去不了!至于鹿大夫,后日便启程!”
此言一出,老太太面色陡变。
刹那间,老太太就将手里的佛珠手串给扯断了,可见是气极。
她少见的冷笑起来:“宋氏!你不要太过放肆!”
“儿媳的的确确是不得空出远门,六爷想必也只是信中随口一提罢了,并不当真。”宋氏努力微笑着,撂下这句话后拂袖而去。
长房老太太在后头气得直哆嗦,口中道:“反了天了!真真是反了天了!”
饶是昔年谢二爷风头正盛,二夫人梁氏出身名门养尊处优,在她这个婆母跟前,照旧也得听着她教导。如今可好,区区一个商贾出身的宋氏,也敢在她面前尥蹶子,她焉能不气。
老太太这一气,就差点气出病来。
等到宋氏回到三房玉茗院时,长房那边已经开始兴师动众地要给老太太请大夫。
正巧鹿孔在府里,长房自然不会舍近求远,当下就打发了人来请鹿孔。
谢姝宁得知消息,连忙来见宋氏:“娘亲,老太太这是?”
人人都知道长房老太太这才见过宋氏,结果宋氏前脚才走,老太太后脚就捂着心口歪在了炕上,谁能不多想。
宋氏听说老太太晕过去了,也不由后悔了几分。
到底是老人家,所谓老小老小,老人家的脾性就跟孩子似的,都得要人哄着来。
她就叹了口气,把方才的事同谢姝宁都说了。
谢姝宁听完不禁冷了脸。
老太太愈发喜欢多管闲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