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忽忽已经是3月将末。
徐州各地,春耕已经开始。月底前召开了动员大会,发放了数万件农具下去,百姓们已经开始整田开垦,引水润土,准备耕种事宜。从北边的淮阴郡到南边的海陵郡,1片忙碌欣荣之状。
3月2十9午后,1叶小舟从射阳湖西边的白马湖水道而来,穿过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射阳湖水面,抵达淮阴城东南的渔船码头。
乌蓬小船的船头,站着1名穿着黑色袍子的的老者。那老者胡须花白,面容消瘦,但是双目炯炯,精神矍铄。他负手站在船头,眯着眼看着岸边码头上大批忙碌的人群,面带微笑。
小船靠了岸,那老者在两名背着包裹的随行仆役的搀扶下上了岸边的石阶,慢慢的拾阶而上,来到岸边正在忙碌的1大群百姓旁边。
忙碌的百姓们无暇去顾及这名老者。他们有的正在建房造屋,有的正在搬运木头修缮在木架上的几艘渔船,有的在旁边1道开阔的船坞之中掘土挖泥,足有数百人在此忙碌着。
黑袍老者走到1片木架旁,1艘十几丈长的渔船被粗大的绳索固定在高高低低的木头船架上,十几名匠人爬上爬下敲敲打打,正自忙碌。
“敢问诸位,这里是淮阴城么?”那老者拱手向1名骑在船舷上的匠人仰头问道。
那工匠笑道:“这都到了城门口了,还问是不是淮阴城。往北走,不到十5里便是。”
老者呵呵笑道:“原来已经到了。呵呵,恕老朽糊涂,第1次来贵宝地。”
那工匠倒也热心,笑道:“1听口音便知道老丈是外地来的。1会我们有回城的大车,我跟他们打个招呼,捎你们1程便是。十5里地却也不近。”
老者闻言呵呵笑道:“那可多谢了。车钱我们给,确实得坐车才成。”
那工匠摆手道:“车钱倒也不必了,反正也是顺道。不过得等1会。你们旁边歇歇脚,1会我叫你们便是。”
黑袍老者拱手点头,却也没有坐下,而是在码头上方慢慢的走,慢慢的看。有1句没1句的和人聊天。
“你们这是在造什么呢?”老者问道。
“没看见么?修造船坞船厂呢。将来这里修缮渔船,还要造大船。”
“哦。”老者点头:“那些东西是什么?”
老者指着十几座巨木搭建的3角架,有着长长的吊臂,前端挂着巨大的竹筐,正将船坞下边挖出的泥巴1兜兜的往上吊上来的东西问道。
“哦,那是木吊车。省力的很。3个人就可以将几百上千斤重的东西吊起来。”匠人回答道。
老者眯着眼,看着木吊车的操作过程。只见两名百姓松开绞盘上的绳索,泥坑里有人抓住垂下的绳索将长长的横杆1头拉入坑中。装满了小山1堆的泥巴之后,绞盘摇动,杆头昂起,泥土被吊在空中。然后另1名壮汉推动绞盘在地面滑轨上移动。吊杆便画了个弧线将泥土吊了出来。绞盘绳索慢慢松开,1大竹筐的泥土便落了地。松开1侧,吊杆起时掀翻竹筐,泥土便全部被倾倒了出来。
这个过程让老者看的着了迷。从那深坑之中吊出来的泥土足有56百斤。要是人力挑上来,起码要十多人花上小半个时辰。而适才,不到盏茶时间,只有几个人的操作便完成了。
“真是奇思妙想啊。世上居然有这样的东西。确实省人力,省时间。谁造出来的?”老者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