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嫂有些尴尬。
“我知道, 你们小的时候没少闹,但那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大家都不懂事, 你还要记恨吗?”
“你们不记恨,是因为吃亏的从来都是我。”顾秋实摆摆手,“走吧,谁都别想住进我的院子, 少打我的主意。”
胡大嫂不想走:“都说长嫂如母,我进门的时候你还是个娃娃,我是看着你长大的, 你……”
拿这些来说事, 问题是两人之间根本就没有旧情。胡大锣记忆中对这几个嫂嫂一点好感都没有,最恨的就是这个大嫂。
当然了,胡大锣只是恨, 从来没有想过要报复。因为从胡大嫂的立场来看,她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委屈, 为自己的儿子争取而已, 没什么错处。
顾秋实揪起她, 将人丢到了院子之外。
最近天气不太好,顾秋实瞅着这天,大概还要下好几天的雨。
他种在地里的药材泡个四五天还能保持鲜活, 泡久了可能会死。
顾秋实将药材刨出,去了一趟城里。
药材炮制好了可以卖钱,但直接送到医馆,同样也能换到银子。
他去了城里最大的医馆。
越是大的医馆, 越会注意口碑和名声,哪怕是压价也有限。
顾秋实挖来的药材品相不错, 大夫细看后,给的价钱还算公道。
两株药材,顾秋实换到了一百八十两银子。也只有这种大的医馆,才一下子拿得出这么多现银。
顾秋实拿到了银子之后,立刻出门消失在了人群之中,他买了一些杂货,准备在镇上开间铺子。
他这一次拖了三车货物回镇上,值得一提的是,临出城门时,他还看到了陈阿志的爹。
陈皮当时正在摆一个馄饨摊,生意还不错。除了他之外,摊子上忙活还有好几个人。
顾秋实这一趟去城里,前后花了五天时间,拖回来的货物先放在了他的屋子里。
好在屋子大,才堆得下这么多。
卸货的时候好多人都看见了,顾秋实也没隐瞒自己要开杂货铺的消息。有些邻居帮忙时还问了价,顾秋实价钱公道,当天就开了张。
当然了,他不想一直在家里做生意,翌日就去街上买了一间铺子,花了二十八两。
铺子不大,没有后院,但位置不错。
顾秋实当天就买了扫帚将其打扫干净,然后回家搬货。
他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周明阳听说后,还过来帮忙了,第三日,暖房宴还没办,铺子先开张了。
铺子一开张,众人看顾秋实的眼神都不对了。
这在镇上有住的地方,那确实挺不错,但是镇上的人谁也没住大街上。胡大锣也就是住的比较宽敞罢了。
可如今不一样,胡大锣有铺子了,据说这铺子还是买的,直接落在了他一个人的名下。家里还有那么多的货……也不知道那些货物需要多少银子才能置办。
这么一算,胡大锣这家底可忒厚实了。
胡家人蠢蠢欲动,想着把人请回来吃饭。
另一边的陈家人也坐不住了。
陈家老两口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胡大锣在家里都住了十年了,他有多少银子,老两口虽然不知道,却也猜得到。
也就是平时砍柴攒点而已,有个五六两就顶天了。
但事实是胡大锣确确实实是买了宅子开了铺子。
铺子开在那里,那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天天守着都不用干活,每年的盈利还不少。
原本陈家人想着,孩子们都大了,胡大锣要走也随他去,就当家里没有这个人。反正地里那点活儿如今也不缺人手。
可现在情形不一样,胡大锣居然有这么厚的底子。陈婆子找上了儿媳:“你还是去把人哄回来,以后让虎子跟着去镇上做生意,大锣这个年纪还没有孩子,这辈子基本上也就这样了。到时他走了,那宅子和铺子可都是兄弟俩的。我知道你委屈,但为了孩子,你忍一忍。”
贺香莲去过镇上一次,被扔出来后,她深觉丢脸。当时是发誓再也不去了的。
虽然镇上那个大宅子很让人眼馋,可胡大锣态度坚决,她根本占不着便宜,去了只会让自己丢脸。此时听到婆婆的话,贺香莲一脸为难:“娘,他现在对我们家有很大的误会,不愿意与我多说。我……”
陈婆子一咬牙:“带上虎子一起去,让虎子跪下给他磕头。对了,把小叶也带去,新婚那天没磕的头今天补上,想来大锣就会原谅他们了。”
贺香莲亲眼看见过胡大锣翻脸后的模样,对此并不乐观。不过,她也不舍得那间铺子,到底还是答应了下来。
陈阿志不愿意跑这一趟,陈婆子守着孙子劝了一晚上,才劝得他动了心。
翌日,贺香莲带着儿子儿媳往镇上去。
今日赶集,镇上许多人,顾秋实铺子新开张,一大早就放了一大串鞭炮。他从城里带来了不少土碗,只要买上五十文,他就会送一只平时卖五文的土碗。
油盐酱醋每家都要用,前来捧场的人不少。买了东西又舍不得那只快要到手的土碗,好多人都要凑够五十文才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