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前两年的数据,她这杂交水稻和小麦虽然和后世的杂交小水稻和小麦产量没法比,但却也让现下粮食产量翻了倍,平均亩产能达到四百五十斤,再好些的田地里,甚至能达到亩产五百斤。
其实,安清这杂交育种成果在康熙五十六年左右就已经小有成果了,但那会储君位置空置,京中形式又那般紧迫,他们折腾不起,便只能暂时把这事压着,她也只能默默在府里折腾。
好在当初王府里建了小型的农事试验场,不然这些年还真不够她这些年折腾的。
所以,这会除了安清、胤祺和弘昂清楚这杂交种子的产量惊人外,外面还没有露出一点风声去,这保密工作做得确实很好。
母子两人在水田区转了一圈后,弘昂拔了几株水稻秧苗,准备带回庄子上的实验室里研究。
这实验室是安清育种用的,庄子上这个是今年刚建的,恒亲王府里一直都有,算是他们之后在这边的工作间。
从田地里回来后,安清和弘昂并未着急回各自的院子,而是直接来到了实验室这边,弘昂一进门便很是轻车熟路的到显微镜前,开始观察起了他带回来的植株。
安清则是来到桌案前,把今日在田间授粉的一些数据简单记录一下。
“额娘,您来帮我瞧瞧这株水稻。”弘昂道。
安清放下笔便走了过去,在显微镜前认真看了起来,弘昂带回来的这水稻是试验区内的,不是他们今年大面积种的那个品种。
其实,这些年在育种过程中,杂交小麦实则是比杂交水稻研究速度要快上不少,因有着上辈子的经验和先知,她基本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少走了许多弯路,目标也很明确。
但有一个问题是,地域限制,小麦本就是北方作物,研究起来没这方面顾虑,但水稻却有。
水稻和橘子树一样,南北之间有着不同的类别,南方种植的水稻一般为籼稻,北方种植的水稻一般为粳稻。
口感、外形等先不说,两者最显著的不同便是耐热性,像粳米耐热性就比较差,种在南方就不太合适,籼稻耐热性比较好,则适合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所以,南方比较合适。
像袁隆平爷爷研发的杂交水稻便是以籼稻为母本的,更适合在南方种植,所以,袁隆平爷爷本地团队的水稻实验基地主要在海南、湖南等南方地区。
安清上一世的研究课题也基本是这个方向,但她因之前无法去南方常住,便只能转而研究以粳米为母本的杂交水稻,进度上也相对来说慢了一些。
她在显微镜观察一会后,又顺手拿起来一旁的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这会不管是显微镜和放大镜都已经出现了,传教士带过来送给了康熙,后来安清知道后,便让胤祺替她讨了过来。
康熙还算大方,一听说用途后,便很爽快地给了她。
后来,九阿哥生意越做越大,时不时地还会有船只去海外,她便开始让他替自己留意这些做实验的东西,这些年倒是带了不少她能用得到的。
不过,放大镜还好,此时的显微镜和后世自是没得比,但有总比没有的强,至少这会就能帮她不少忙。
“这株水稻挺特殊的,之后重点关注一下这个区域的水稻生长情况。”安清道。
弘昂立马应了下来,拿起旁边的田间试验育种手册,仔细地记录了下来。
母子两人经常这样一忙就忘了时间,直到雅利奇推门走了进来,“额娘,三哥,你们好了没,这都忙一早上了。”
安清乍然回过神来,很是无奈地回道:“快了,快了,你再出去等一会就好。”
雅利奇‘哼’了一声,“额娘惯会骗人,你说的快了,没有一两个时辰都打不住。”
说罢,她又不由催了起来,“但今个必须得快些啊,别忘了,咱们可是要进宫去接玛嬷的。”
安清最怕这丫头念叨了,手上不由加了些速度,“知道了,你这丫头急什么啊,你玛嬷又不会跑。”
他们今个确实是要进宫接宜妃,哦,不对,现在应该是皇考宜贵妃了。
这事说来也有些感慨,雍正继位后,竟还给宜妃升了一级,成了皇考宜贵妃,据安清猜测,十有八九是为了感念那日宜妃的仗义直言吧。
至于他们为何能将宜妃接出宫来,就是之前说的,康熙留有遗诏,除了一些年纪较轻者,允许有皇子的嫔妃可随其子出宫荣养。
所以,胤祺是宜妃的长子,自是要由他们将她接到恒亲王府颐养天年了。
安清带着一双儿女从皇庄回到京城后,他们并没有回府,马车而是直接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
进宫后,他们先去坤宁宫拜见四福晋,也就是如今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