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回头,只见两名女子站在黎家院门口。
黎父三人一看,赫然是提前回来准备晚饭的黎清清和珍珠二人,再看二人这身装扮,不知道二人有什么打算,便没有贸然开口。
倒是张家众人吃了一惊,只见前方的紫衣女子,头上坠着淡紫色宝石的流苏簪子。
虽然看着年纪不大,但浑身的气度让人无法忽视,后面着鹅黄色衣裙的一看就是紫衣女子的丫鬟。
很快,就有眼尖的认出珍珠身上的衣服:“后面那个黄衣女子是县城姜府的丫鬟。我去县城的时候见过。”
听到这人叫破,张家众人这才反应过来,既然珍珠身上的衣服是姜府的丫鬟服饰,那黎清清必然就是姜府的小姐。
众人一时有些不确定,这真的是姜家小姐?
姜家可是只有一位小姐,听说很得姜老爷的宠爱,从小如珠似宝的养着。
如今这位金尊玉贵的大小姐怎么会在他们村里,看刚才的样子还是从黎家出来的?
黎清清不知道张家众人的想法,不然一定要感叹一番谣言的离谱。
她也是突然想到这个狐假虎威的办法,于是便赶忙带着珍珠换了从姜府带回的衣服出来,现在正担心这群人里会不会有在县里消息灵通的将她识破。
见张家众人都一脸困惑的样子,黎清清连忙趁热打铁:“我是姜家的大小姐,姜清清。这次出来是帮父亲来和黎家商量事情的,可能会在黎家住一段时日。对了,你们找黎家人是有什么事儿吗?”
张家众人听到黎清清的话,虽然疑惑姜家能和黎家商量什么事,但也不敢将自家原本的打算说出来。
张族长讪笑着道:“我们是过来看看黎家父子需不需要帮忙的,既然他们不用,那我们这就走了。”
一看族长找到了台阶,张家众人连忙顺坡下驴,连声应道:“对对对,我们只是过来看看他们需不需要帮忙的,我们现在就走,现在就走。”边说便争先恐后的要走。
却听黎清清又道:“我喜欢清静,麻烦诸位以后没什么事儿便别往这边跑了。”
张家众人忙到:“知道了。”这才灰溜溜的离开。
黎父见张家人离开,这才满面愁容地开口道:“清清,你这样做太危险了,要是以后他们知道了真相和姜家已经搬走的事儿,恐怕会对你不利的。”
黎父倒也不是怕女儿给家里惹麻烦,只是怕自己本事不到家,护不住好不容易找回来的女儿。
黎景泽和黎景逸正想附和自家父亲,却听黎清清道:“前几次去县城时我就找人打听过了,姜家并没有说出当年的真相,而且现在姜家的铺子也还没有完全处理掉,县城里还是有一部分产业在的,咱们走一步看一步,先将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黎父三人一时竟有些无法反驳,不得不说,这是目前最简单的法子,张家一群人来势汹汹,要真是硬碰硬,自家很难有办法保住这些粮食的。
于是,黎家众人一边提心吊胆,生怕张家人发现真相前来找麻烦,一边相安无事地花了半个月将田里的庄稼收完了。
黎家只有二十亩水田,十亩山地,再加上今年天干,总共只收获了六百多斤水稻和三百多斤小麦。
想到全家这半个月的忙活,割了那么大的几片田地,只收获了这么点粮食,不禁又想起华国的一位老爷爷。
当时只知道他将华国的粮食产量翻了好几番,却没有具体的概念,直到此刻看到黎家忙活一年的收成,才越发对这位老爷爷敬佩起来。
经过半个月的忙活,珍珠和黎清清已经完全融入了黎家众人,珍珠也改掉了小姐夫人这样的称呼,成功变成了这个家里的一员。
虽然改掉的仅是称呼,有什么活还是抢着干,但对珍珠来说,也算一个进步。
这天吃过早饭,黎景泽要将父子四人这些天抄的书拿去县里的书铺换钱,黎清清一听,当即让弟弟将全家人叫来院中。
现在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完,黎家的男丁们就又将抄书的活重新捡了起来,如今正在书房,听到黎景钰说黎清清找大家有事,很快就到了院中。
见人来得差不多,黎清清招呼大家在井边的石桌坐下,然后开口道:“爹,娘,哥哥,小弟,我回来到现在也快一个月了,我觉得我们已经算是一家人了。”
说着便从怀里将自己的户籍文书拿出来放在石桌上:“我想着今天趁着大哥去县城,就顺便将我的户籍并到家里,以后我就正式改叫黎清清吧。”
黎父闻言,二话不说起身回屋,不一会儿就把家里的户籍取出来交给黎景泽:“你妹妹说得对,你今天就去把这个事儿办了。”
黎清清看着雷厉风行的黎父,赶紧拉着他坐下:“爹爹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
黎父闻言回身坐下:“还有什么事儿,你说。”
黎清清:“珍珠也和我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我是一直把她当姐姐看的,我想着问一问爹和娘的意思,能不能认个干亲,将珍珠的户籍也一并落在咱们家吧。”
珍珠闻言愣住,这事儿黎清清没有提前和她说过。
听到黎清清对黎家人说的话,珍珠心里五味杂陈,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有好多话想说,最后却什么也没说出口,只满眼期待的望着黎父黎母。
黎父黎母当然欣然答应,但也不知道珍珠的意见,黎母便开口道:“我们当然十分乐意,就是不知道珍珠愿不愿意。”
珍珠闻言,二话不说便朝着黎父黎母跪下磕头,然后直起身朝着黎家众人叫道:“干爹、干娘、大哥、二哥、妹妹、弟弟。”
黎家众人也被珍珠这一动作唬的一愣一愣的,待反应过来赶忙边应声边将珍珠扶起来,一群人在一边亲亲热热的招呼着,黎清清在一旁都没眼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