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在刘备的精心治理下,呈现出一番崭新而蓬勃的气象。城中集市熙攘,百姓安居乐业,商铺生意兴隆。然而,刘备的内心却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若要真正立足并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仅仅依靠现有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急需一位智谋超群、能洞察天下局势的军师来辅佐自己。
这一日,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府中的议事厅,刘备在厅中与关羽、张飞、林帅彪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议着未来的发展大计。
刘备面色凝重,双眉紧锁,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缓缓说道:“吾等虽在徐州暂得安宁,但天下局势变幻莫测,犹如风云激荡,难以捉摸。每念及此,吾便夜不能寐。吾欲寻一位能为吾出谋划策、指明方向之人,方能在这乱世中寻得一条光明之路。”
关羽坐在一旁,手抚长须,微微点头,神情庄重地说道:“大哥所言极是。如今各方诸侯势力此消彼长,若无高人指点,吾等仅凭一腔热血和勇武之力,实难成就大业。只是这等贤才,犹如沧海明珠,何处去寻?”
张飞瞪大了眼睛,铜铃般的眼中满是急切与不解,嚷道:“大哥,俺们一路征战,历经无数艰险,难道就没遇到过这样的人?俺就不信,天下之大,竟寻不得一个能助俺们的大才!”
林帅彪站起身来,拱手向刘备说道:“主公,此前逃亡途中所遇的那位高人曾指点主公前往隆中寻找诸葛亮,此人号卧龙,才华出众,智谋非凡。听闻他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常有惊人之论。或许,他正是主公所需之人。”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说道:“吾亦记得高人之言,只是这诸葛亮究竟是何许人也,吾等尚不知晓。”
林帅彪微微颔首,说道:“吾已派人多方打听,略知一二。这诸葛亮,隐居隆中,平日深居简出,鲜少与外界往来。但其才名却在当地流传,据说他精通兵法,善谋战略,心怀天下。”
刘备沉思片刻,双手紧握,语气坚定地说道:“即便如此,吾也要寻得此人。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吾都在所不惜。”
于是,刘备决定派孙乾等人前去打听诸葛亮的行踪。
孙乾领命后,带着几名精明干练的随从,怀揣着刘备的殷切期望,离开了徐州城。他们一路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地打听着诸葛亮的消息。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孙乾和随从们牵着马匹,略显疲惫地走在狭窄的街道上。孙乾看到一位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者,上前恭恭敬敬地问道:“老丈,可知诸葛亮此人?”
老者眯着眼,抬起头打量了一下孙乾,想了想说道:“诸葛亮?倒是有所耳闻。听闻此人在隆中隐居,颇有才学,只是未曾谋面。”
孙乾连忙谢过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继续前行。
又走了数日,他们来到隆中附近的一个村庄。在村中的茶肆里,孙乾听到人们正在热烈地谈论着诸葛亮。
一人摇头晃脑地说道:“那诸葛亮,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真乃当世奇才啊。”
另一人附和道:“可惜他隐居隆中,不肯出世。若他能出山,必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孙乾心中暗喜,觉得离找到诸葛亮又近了一步。他赶忙凑上前去,仔细询问关于诸葛亮的更多细节。
经过多日的探访,孙乾终于得到了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模糊信息。他不敢耽搁,快马加鞭地返回徐州,向刘备禀报。
孙乾风尘仆仆地回到徐州,来不及歇息,便直奔刘备府中。见到刘备后,行礼后说道:“主公,属下历经波折,总算打听到了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消息。”
刘备急切地站起身来,向前几步,说道:“快快道来。”
孙乾缓了口气,说道:“据闻,这诸葛亮居住在隆中一处茅庐之中。平日他喜欢与友人谈古论今,对天下局势有独到的见解。但他行踪不定,有时外出访友,有时闭门读书,静心思考。”
刘备皱起眉头,在厅中来回踱步,说道:“如此说来,要寻得他并非易事。但无论如何,吾都不会放弃。”
孙乾接着说:“不过,属下打听到,诸葛亮有几位好友,分别是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或许可通过他们了解更多情况。”
刘备目光坚定,说道:“那速速去联系他的好友。”
孙乾应诺,顾不得疲惫,又开始了新的奔波。
不久,孙乾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带来了诸葛亮的一位好友崔州平。
刘备亲自在府中接见,他身穿整洁的长袍,脸上带着诚恳和尊敬的神情,客气地说道:“先生,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