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是读书人必经的一条道路,有人喜气洋洋,就有人灰头土脸。
原本的晴空万里,却突然刮起了风,毫无征兆,风很是锐利,李承平头上戴的帽子都吹偏了些许。
游街自然不是把西安城都走个遍,沿着贡院门前的大街,新晋举人们走了一圈就绕了回来。
似乎早有预料,李承平提前下马。
见状,其余众人怔然下马,跟在他身后。
只见来人同样戴着喜庆的大红花,身着青色官袍,站着笔直,静等李承平他们走到近前。
李承平走到面前深施一礼,青衣官吏笑道:“解元郎,总裁要见你等,不要误了时辰。”
此人言语间十分客气,但催促的意味明显,想来是在此等候多时。
平复了下中榜的情绪,李承平展颜笑道:“劳烦大人。”
青衣官吏话中虽说是总裁要见诸位新举人,但听出话中意思的众人都没动窝。
贡院前的观台上就那么大点,新举人足有九十位,就算是硬塞也站不下啊!
李承平独自走上前,第一次见到了从京城来的大官。
王明觉别看官职不高,可他序次很靠前。
朝廷升官首先看的就是资历,随后才是政绩,别看王明觉一直在翰林院做事,偶尔身上挂个五寺的闲职。
可真要说起来,如今在场的诸位没有一个比得了他。
一见几位主考,李承平规矩的行了个弟子礼,恭声道:“弟子拜见座师。”
科考过程中,座师负责出题、监考和阅卷。
等日后考生入朝为官,主考官便成了考生的恩师,潜移默化的李承平就成了王明觉的门生,他们会在官场上相互照应,形成一种政治集团。
这种政治集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党派是由利益牵绊,座师并不会逼门生同进退,但两者就是扯不清道不明的烂关系。
反正李承平的这么认为的,举个例子,一旦有了牵绊,王明觉若是造反,别人都会怀疑李承平是否串联其中。
那天王明觉干了什么错事,例如造反被诛十族,李承平那也是要掉脑袋的。
不过不全是坏的地方,往后李承平被弄到那个犄角旮旯,说不准就是王明觉捞的他。
就是这么狗带,好处多多,坏处也不少,总体是好处大于坏处。
现如今,王明觉没做错什么,李承平也没干坏事,两人自然亲近的不得了。
王明觉开怀大笑,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之色,赞叹道:“果然是一位青年才俊啊!”
他与鲁严议对视一眼,两人很有默契地都选择了李承平作为解元,自然是事出有因。
鲁严议对李承平第一场考试中的四书五经题目尤为赞赏,他认为李承平的文章风格既不生硬刻板,也不落入俗套,而是充满了个人独特的见解。
而且接下来的第二场、第三场文章更是让他们眼前一亮。
这只是一方面,还有则是因为李承平不落俗套的文章让他们有了想法。
东宫日讲不是原本已经不被他们所期望,只求回京后不被人耻笑,但李承平的文章给他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