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就引起了谢湍意的注意。
谢湍意参加过县试和府试,还过了童生试,可以算是营州范围内比较有学问的人了。
不过他没有系统进学过,虽然四书五经等固定书目背得滚瓜烂熟,但策问一直是他的短板。
看到呼和交上来的答案,谢湍意感觉这个措施还是比较新颖的,问了呼和之后,才知道出自梁崇之手。
他倒也不觉得这是梁崇想出来的办法,毕竟时下,受教育条件的限制,有大见识的女性还比较少,且大多都出生于高门大户,在小山村中很是少见。
再说,就像梁崇想的那样,情报机构和邸报这两种东西,大业朝早就有了,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只是不像梁崇说的那么完备而已。
谢湍意只以为梁崇是在哪本书中看到的,并想着,除了这些,书中应该还有其他可以学习的地方。
纠结再三,还是和梁崇问了问,他自己也想去买一本。
听到此话,梁崇后背的冷汗嗖的冒了出来。
穿过来之后,她就一直在刻意的缩小自己与本地人之间的差别。
但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再怎么装,日常还是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只不过她不会说话,这些不一样就被弱化了。
没想到一时大意,差点在一个五岁的小孩子身上翻车,露出马脚。
无法,梁崇只好在小本子上对谢湍意写道,确实是书中看到的内容,但这本书是她小时候偶然在别处看到的,书名已经记不清了。
看到梁崇的话,谢湍意露出了可惜的神色。
但谢湍意也没可惜太久,本来他只是想找书来观摩一番,看看不同的观点,找不到,对他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谢湍意没有接着往上考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科考太过费钱,他是个赚不了大钱的人,科考越往上越费钱,恐怕要积攒好几年,才能攒够考一次试的钱。
另一方面,他算是野路子出家,没有好的老师指导,比起正儿八经在书院上课的其他童生、秀才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短板。
童生试还好,大多考一些书上常规的内容,硬着头皮背就行,但到了秀才这一关,涉及到民生时政之类的考题就非常多了。
去年他去达州参加府试,便败在了这一关。
这也是为什么时下的农家人中,很少出现有出息的读书人的原因。
寒门难出贵子,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差距,还有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农家出身的人,缺乏了解时事政治的条件,看事情的眼光往往较为狭窄。
若是没有名师指导,几乎不太可能考得过那些从小就在正规书院上课的学生。
能过童生试,已经是谢湍意尽了最大努力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他也就不在考秀才上多费功夫了。
找个正经的营生,让自己活下去才最要紧。
谢湍意从小到大都是个务实的人,他读书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想着有个读书人的身份,讨碗饭吃也更容易一些。
想到这,谢湍意还蛮佩服梁崇的,她的身体条件,相比于大多数人来说,太不方便。
但她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身上有很多的品格都值得自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