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年没几天,羊肚菌就出菇了。
一个个比花生米大不了多少的灰色伞面从地底冒了出来。
羊肚菌最后能有多少产出,全看出菇这几天的管理情况。
管理得好不好,能直接决定羊肚菌的产量和密度,所以这几天也被称为黄金二十天。
且出菇的前中后期,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还不太一样。
巴尔思过完年便回来了,羊肚菌这边时刻都需要人照看,梁崇就没有给他放年假。
好在他家就老族长和他两人,而且都在一个村里,距离很近,其实和在家过年也没什么区别。
老族长每天都会做饭送到菜地里。
在出菇的前期,要特别注意通风和保湿。
不过刚出菇的时候,虽然需要通风,但只能小通风,不能大通风,也不能让气流直吹菇体。
室内的温差也不能过大。
而且虽然要时刻保持暖房里面的湿度,但是水汽却不能直接接触到菇体的表面。
总之,羊肚菌娇气得很。
梁崇和巴尔思两人只能在菇体的上方搭起茅草,再进行加湿。
土壤也要时刻保持湿润,以在地里面走一圈,鞋子上面能沾到泥土为最佳,浇水时水不能直接接触菇体,只能进行滴灌或者沟灌。
还要提供适量的阳光,同时要避免阳光的直射。
在不下雪的时候,梁崇让巴尔思把屋顶的茅草取下来一些。
当时在建房的时候就考虑过阳光这个问题,所以屋顶直接设计成了可拆卸的模式。
就这样一刻不停的伺候了四五天,羊肚菌终于长到了桑葚的大小,上面也长出了一层黑色的菌帽。
再过十天左右就能进行采摘。
梁崇一边和巴尔思交代好注意事项,保障好暖房的保湿、保暖、通风、通光等问题,一边试着找羊肚菌的销路。
一直到过完年,梁崇才知道韭黄在营州城大受欢迎。
这也让她意识到,卖韭黄的价格,其实有点算是贱卖了。
不过她并没有多么懊恼,只打定主意,下次推出新的东西的时候,要多做好市场调研。
羊肚菌这边是集体出菇,不能在地里停留过长时间,在售卖的时候,肯定需要一次性卖出。
关于买家,她心里早已有了定论。
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问题,连韭黄这样相对平价的蔬菜,梁崇都选择了在酒楼售卖,羊肚菌就更不会拿去摆摊了。
因为在集市和营州城摆摊的话,一方面耗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可能没有多少消费者。
这两个市场的受众都是普通老百姓,逛街的时候,都偏向于消费比较平价的东西。
在四月份的出菌高峰期,羊肚菌都能卖到七十文一斤的高价,梁崇这批种植的羊肚菌,上市的时间比一般出菌的时间早早整整两个月,价格只会更贵,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思考再三,梁崇带着托雅去找了一个人。
就是去年收购姐弟三人野菜干的杨石头。
杨石头家也在良禾村,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靠倒卖山货起家的商户,每年都会往返达州和营州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