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李靖:我来助你!
接下来的一路,李明一行没有再出什么岔子,安然无恙地抵达了金光门的城门边。
不过一行人也没有再说什么话,就这么闭着嘴,沉默了一路。
太踏马赤鸡了。
被几百并州军重骑重重包围的时候,所有人都几乎看见了太奶在向自己招手。
要不是李明殿下平时攒的人品足够多。
估计现在这时候,大家伙儿就已经和太奶团聚了。
苏定方忍不住嘀咕:
“夜长梦多,要不是殿下您多事……”
“不会说话就给我闭嘴。”李明闷声道。
一段时间(具体来说,半个晚上)接触下来,他发现,老苏什么都好。
就是太婆婆妈妈,碎烦得很。
“唔……”苏定方不服气,嘟嘟囔囔地闭嘴了。
唉……李明和长孙延互视一眼,同时摇头叹气。
他俩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老苏能打仗能带兵,三观够正,忠诚度也够高,却在左武侯卫中郎将这个鸡肋位子上,一捂就是十几年。
和他站错队跟了李靖没什么关系,李二陛下也不是心眼子这么小的人。
纯粹是这货嘴太碎,跟个老妈子似的。
让他来当片儿警,专业对口简直不要太对口。
李二陛下是选贤任能啊!
金光门下,守卫们远远听见急促的马蹄声,看见这十几个亡命逃窜的轻骑。
“头儿,有敌袭!”
城门卫的新兵急匆匆汇报,被领军校尉抽了一个耳光。
“你活腻了还是你九族活腻了?快特么开门!”
先是皇宫方向的不明火光,再是亲王领兵进京。
城门卫不知道今晚城里发生了什么。
但是负责戍卫的校尉知道,这事儿的层级已经远超他们这些大头兵所能接触的。
所以,校尉选择乖乖当背景板,千万不要擅自给自己加戏。
嗖嗖!
如白驹过隙(物理),这些轻骑绝不逗留,干脆利落地穿过城门,向伸手不见五指的西郊跑去。
他们留下的烟尘里,飘下来一张纸。
校尉伸出手接下来,看清了上面的字,嘴角不由得抽搐。
是通关文牒。
…………
“他们不在?”
李明、苏定方和长孙延火急火燎地赶到了西郊永安桥。
这里是和杨氏的大部队预定会合的地点。
然而除了一个垮掉的桥墩,这里什么都没有。
“人呢?”
李明站在马鞍上,左顾右盼。
苏定方又开始碎碎念了:
“唉,都怪殿下磨叽磨叽,他们一定是先走了……”
你小子就当一辈子片儿警吧……李明听得太阳穴青筋直突。
就当他们站在秋风里凌乱的时候,一队人马风尘仆仆地赶到。
正是杨氏一行。
李明十几个轻骑玩了命地跑,绕了一大圈,竟然比拖家带口的大部队还要早到抵达指定的会合地点。
“咦?伱们这么快?”杨氏一愣。
“嗯。”李明不想多说话,只是疲劳地点点头。
虽然和李治的对峙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他觉得,漫长得好像过了整整一辈子。
杨氏看了看面白如纸的这十几个大小孩,关切地问:
“发生了什么吗?”
李明瞪了多嘴的苏定方一眼,摇摇头:
“没事。”
杨氏看看李明,又看看李明身后。
“那些人是你们的朋友吗?”
“谁?”李明下意识地问。
然后,就听见身后轰鸣的铁蹄声。
啊不是吧,怎么都赶着这趟儿来开会了……李明感到脑壳痛,回头一看。
从城外的方向,又双叒叕杀出一支军队,又双叒叕穿着制式唐军铠甲,又双叒叕骑着全披甲的战马。
真是见鬼了,这么装备齐整的军队,都不用去薛延陀前线上班的吗?
怎么有空来围堵我们这对可怜的孤儿寡母?
“是李靖的私藏的死士吗?”长孙延小声问。
李明咂了咂嘴:
“不像。”
李靖那伙人一直在肃反委员会的监视之下,拢共就五百人。
装备也没有那么齐整,甚至还有人穿着大隋、甚至北魏时期的盔甲。
可眼前的这些骑兵,远超五百之数。
布灵布灵的铠甲也比李靖东拼西凑的二手货要拉风得多。
苏定方皱眉凝望了一会儿,表情立刻变得十分严肃:
“突厥人。”
“什么什么?阿史那思摩打到长安了?!”
李明还没完全明白过来,已经被苏定方提溜起来,扔到了长孙延的马上。
“发生了什么?他们是谁?”
李明一头雾水。
“那是进攻阵型,来者不善,隐蔽!”
苏定方酷酷地丢下一句话,就熟门熟路地开始指挥起了部下的军队:
“禁军护卫两位殿下撤退,武侯卫下马射箭,屯营随我骑马冲阵!”
上了战阵,苏定方就像换了一个人,言简意赅地下达着命令。
一队主攻,一队辅助,一队掩护vip撤退,分工十分合理。
说来也怪,在他的指挥下,来自三个部分的部队自动服从他的安排,列好阵型。
那支不速之客也看见了这一行人,立刻停下脚步,用突厥语叽里呱啦商量了一番。
过了一会儿,一员突厥裔大将跃马上前,用标准的汉语大喝道:
“末将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奉主之命,前来讨伐弑杀天可汗的逆贼!
“尔等从犯若肯悔过,交出首恶,可饶尔等不死。否则……”
话音未落,一道箭雨已经招呼过来了。
“突厥蛮子,就你们也有脸自称大义?回草原艹羊去吧!”
苏定方激情叫阵。
“……粗鄙的丘八。”阿史那社尔啐了一口。
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两军一言不合,直接开战。
“两位殿下随我来!”
禁军将领根据安排,掩护李明和杨氏撤退。
“你保重,注意安全!”李明向苏定方喊到。
苏定方点了点头,就当听见了。
当了十几年片儿警,他今日终于碰上了老对手突厥人,让他的dna都动了。
…………
另边厢,李明、长孙延和杨氏向东北方向急速转进。
“他们是谁?”杨氏尽量让语气平静,
一晚上的奔波,让她气喘吁吁的,再被深秋夜里的寒风一吹,脸色绯红。
“不知道。”李明干脆利落地回答。
杨氏:“在出城之前,你遇到了谁吗?”
李明:“李治和他的并州军。”
母子俩再无对话。
半晌,杨氏不禁低声感叹:
“你才是正确的。
“今天晚膳,你说李治、李泰有反意,毅然放弃朝政大权,要去辽东避难时,我还以为是你日常的……异想天开。“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