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玄武门的意思是后门
“各地都在风传父皇在前线下落不明?甚至齐州还盛传父皇已死?
“各个亲王都在蠢蠢欲动,与都督府眉来眼去?齐王甚至已经开始秘密整兵、准备造反了?”
太极宫,两仪殿书房。
李明端坐着,读着来俊臣从各地收报的情报,手指哒哒地点着桌面。
只有高低起伏的胸膛,说明他的心绪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平静。
虽然之前早有预料。
但当李世民在前线遭遇不测的传言,真的摆在他桌案上时。
李明仍然感到无比唏嘘,脑子一团乱麻。
那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啊——尽管在去年以前,老李对他这个幺子并没有尽太多父亲的责任……
呼……呼……李明连续深呼吸几次,强迫自己的心绪又慢慢冷静下来。
“事情没那么简单,这流言就来得很突兀……”
按理说,陛下发生了意外,前线肯定第一时间向监国殿下,也就是他李明,发报了。
作为第一责任人,李世绩绝对不会蠢到在这事情上耍小招。
退一步说,就算李世绩真这么愚蠢,同在前线的侯君集、李道宗、侯君集也不会一声不吭吧?
然而没有,那三位忠心耿耿的奸党成员,也没有向党魁大人通报这个消息。
总不至于唐军八万主力被三体人一招秒了,连信都发不出来吧?
“相父,你怎么看?”
李明下意识地问道。
房玄龄的座位空荡荡的,偌大的书房里,李明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并没有人回答。
“嗐,瞧我,都把房玄龄去辽东这事儿给忘了。”
李明苦笑着拍拍脑袋,莫名有一种悲凉孤寂的感觉。
关于李世民下落不明的传言,以李泰所在的洛阳为中心、七位庶子所坐镇的州县为节点,迅速向全国铺开。
明明他这个监国都没有收到密报呢!
那些被淘汰的臭鱼烂虾凭什么知道的?
明显是谣言。
李泰编织的谣言。
“而且谣言的矛头,都无一例外,指向了我……”
李明把视线重新拉回到来俊臣的情报上。
来自八个王府的流言口径高度的一致,均声称李明是这起“陛下不祥事件”的幕后黑手。
因为陛下和太子殿下如果被杀,那毫无疑问,身为监国的李明收益最大。
直接一步到位,跳过储君的环节,登基称帝。
而且不仅是动机,连作案手法,这些流言也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是突厥人背刺唐军,才导致陛下遭难,而疑似与突厥人串通的李道宗、以及与铁勒人串通的契苾何力,都是我的心腹。
“而且当初他俩被怀疑通敌时,我还在朝堂上替他们辩护,这也成了我谋害亲父的证据……”
李明回忆着朝堂上的点点滴滴。
真是见鬼了,既有动机也有手法,连李明都越看自己越可疑。
抛开不当人这点,单纯为了干掉父皇上位的话,这手法还真他酿的天衣无缝,能大幅省却自己在太子位置上待机的时间。
“也就是说,李泰的党羽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给我挖坑了么……”
李明感到脑壳痛。
他的长安报社,业务范围只覆盖了长安和东北。
其他广大地区的舆论场,并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也就是说,李泰完全可以在其他州县营造信息茧房,把脏水全泼到他李明身上,进而农村包围城市,让这股对他极度不利的舆论风潮倒灌回长安。
这样,李泰就师出有名,可以号令诸王誓师讨逆了!
“虽然京畿之地兵力空虚,可城池还在这儿,禁军、屯卫都还在。
“没有其他七位亲王的辅助,李泰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进坚城的。
“为了让其他七位亲王跟着他造反,李泰不惜造父皇的谣吗?”
毕竟大家都是兄弟,又不是上下级。
李泰和其他七位庶出的兄弟,就算关系再好。
平时喝喝酒吹吹牛没什么问题,可真让他们起兵造监国的反,那是绝对没这个胆子的。
毕竟皇帝还在上面压着,那七个臭鱼烂虾谁敢这么跳?
然而,王爷们造反的胆子没有,但借着“讨逆”的名义捞取政治资本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而李泰,就给了那些臭鱼烂虾扮演大忠臣、大孝子的机会。
“如果七个藩王都被李泰忽悠了,以为这事是我干的……”
李明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了墙上挂着的大唐堪舆图。
八王遥领的都督府,都正好卡在战略要地上。
距离长安最近的秦州都督府,由韦贵妃的儿子李慎把持,杀到城下不过是一脚油门。
而李明能调得动的军队,要么在辽东,要么在南方,离长安甚是遥远。
加上全国漕运吃紧这个老大难问题。
等到这些天南地北的军队调入京城,刚好来得及参加自己的头七。
不过谣言终究是谣言。
在前线送来可信的战报之前,单凭李泰的造谣,几大都督府的军队是不可能被轻易调动的。
而这似乎也被探子们的情报所证实了。
在肃反委员会高强度的监视下,各都督府岿然不动,并没有征召折冲府府兵的征兆。
包括洛阳也毫无动静。
天下暂时风平浪静。
“然而李泰已经在提前做舆论铺垫了,不可掉以轻心。
“谁知道这货在暗中憋着什么,他的府邸连探子都安插不进去。
“李祐的动向也很值得警惕……妈的,要不是朝中那群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虫豸拦着,我本可以齐州都督府动作可疑为借口,把南方的士兵往关中调集……”
李明沉吟着,不禁佩服自己的未雨绸缪。
战报没到而谣言四起,现在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至暗时刻。
幸好自己提前做了准备,把不容易赶路的老头子们早早地送出了京城。
相比李泰,他李明也不是没有信息优势。
那就是,他提前猜出了对方的计谋,并相应做出了安排。
公元七世纪,人才是关键。
房玄龄、杨师道、崔仁师等不堪舟车劳顿的老臣,已经先上路了。
其他一些十四党的外围成员,则不必担心被清算,可以潜伏在长安,与李泰虚与委蛇。
用嫡子党恶心李明的方法,恶心回去。
至于长安报社的官n代们,则该走的走,该留的留,也安排妥当。
狄仁杰和来俊臣,坚持留在长安做“敌后”工作。
不知为什么,自从爽虐了一把李乾祐以后,来俊臣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士气特别高昂。
连带着把狄仁杰和整个肃反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此外,他还抽空下了一步闲棋……
“殿下,突厥商人执失步真求见。”
宦官平静地上报。
他一直搞不懂,日理万机的监国殿下为什么会这么看重一个胡商。
但他也不敢问,只管带话就是了。
“请他进来吧。”
李明整理思路,沉稳地吩咐道。
不一会儿,执失步真就进殿了。相比之前,这位老朋友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穿着得体的大唐圆领袍衫,面庞圆润、气色白里透红,完全没有之前屡次破产以后失魂落魄、瘦骨嶙峋的可怜模样。
“草民拜见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