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坏了,李二陛下好像有危险
“啊啊啊!”
一刻钟后。
六姨娘安氏像疯了一样,发出非人的嚎叫,躲在李明身后,颤抖得像被狼叼在嘴里的小兔子。
明明身上没伤,但人犯却像见证了世界末日一般,这反常识的场景,让在场的狱卒纷纷感到不寒而栗。
李明一脸嫌弃地把裤脚从疯婆子手里扯开,问:
“你没把她逼疯吧?还得问话呢。”
“没有,我有轻重。”
来俊臣淡定地用清水擦着手,蹲在安氏面前。
“咿咿咿!”
那婆娘下意识地往后躲。
“过来。”来俊臣淡淡地说道。
他的语气非常平和,然而安氏听见的仿佛是魔鬼的低语,怕得不行,却还是像狗一样,不敢不听话。
“我大哥问你话呢。”来俊臣一脸和气地说。
六姨娘可怜巴巴地抬起脑袋,惊惧地望着李明,疯狂点头。
阿来,不,来总训狗有一手啊……李明心里嘀咕着,单刀直入地问:
“李崇真的家财,是被你联合其他人骗的么?”
毫不犹豫地点头。
李明与来俊臣互视一眼,微微点头。
是了,思路没有错,这粟特人果然有问题。
“与你合伙的骗子,和这次在长安诓骗巨额资财的骗子,互相熟识吗?”
安氏迟疑了一下。
来俊臣眉毛微微一皱。
安氏赶忙坦白道:
“不……不是熟识。
“就是他们,是同一伙人。”
李明眉头一挑。
哦吼~世界真是小啊。
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伙骗子要达到席卷全城的规模,必定是深耕已久。
如果骗一次就换一茬,那可太费骗子了。
“这伙骗子的主使是谁?”来俊臣紧接着问。
安氏不假思索:
“长安县令。”
李明眉毛一皱。
一听见“长安县令”四个字,来俊臣的眼神显然出现了波动,闪过一抹凶光:
“说实话!”
李乾祐是这伙粟特人的保护伞,这是几乎公开的事实。
可是保护伞归保护伞,你要把主使也甩到他头上,这就有点过分了。
别的不说,李乾祐也没这个脑子琢磨出类似于“传销”这样的大骗局啊!
“咿咿咿!”
安氏不受控制地发出歇斯底里的嚎叫,听得除来俊臣以外的在场所有人寒毛直竖。
来总,你确定这婆娘真的没疯吗……李明无奈地扮起了白脸,安抚道:
“别怕,有我在,说出来就没事了。到底怎么回事?”
那女人抓住小殿下的裤腿,活像找到主人的小狗,倒豆子似的滔滔不绝。
嗯,大概就和去年来俊臣审问过的另一位姨娘——直接毒杀了李孝恭的突厥裔七姨娘,说话逻辑混乱,情绪激动,从小时候尿炕到昨天晚饭吃了什么,全部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大理寺狱的文书把笔尖写到快擦出火星子了,刨去大量无关内容,终于总结出了这起案子的原委。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大致情况是,去年,差不多是李孝恭死后不久,长安令李乾祐突然拜访了几个打工是不会打工的、生意又不会做的粟特人,传授了这一套骗术。
并且,李明府还允诺,为这些骗子大开方便之门,既帮忙拉人,又帮他们把这事儿盖住。
有八面玲珑的地头蛇帮助,这些骗子才能席卷首都的中产阶层,攫取了天量的财富。
这些粟特骗子实质上成了李乾祐的白手套。
当然,作为主谋兼保护伞,收益的大头自然是——
也不归李乾祐。
而是按事先约定,将骗来的钱运出长安城,运往指定地点。
这些粟特人随时随地被人盯梢,料他们也没这个胆子敢食长安令的言,将这笔骗来的“公款”私吞了。
“也就是说,李乾祐背后还有人?”
李明发现了华点。
以他区区一个五品县令,是绝对攒不起这个局、也吃不下这么大量的赃款的。
“不知道,我不知道……”安氏神情恍惚地摇头。
“那些粟特人卷款逃到哪里去了?李乾祐和他们约定的目的地是哪里?”李明又问。
安氏还是摇头。
来俊臣眼神一厉:
“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咿咿咿!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真的!”
安氏疯狂地扯着自己的头发。
来俊臣撸起了袖子。
“算了算了,问不出什么了。”
李明赶紧把还没玩过瘾的来总劝下了。
离开了拷问室以后,刚才还挺兴奋的来俊臣,忽然陷入了沉默。
“你怎么了,一声不吭?”李明问他。
来俊臣吞吞吐吐了一会,道:
“明哥,那个李乾佑……查么?”
看着来俊臣近乎祈求的眼神,李明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模棱两可地哼哼:
“嗯……再找找证据。”
来俊臣眼神一暗。
“你和李乾佑有仇?”李明瞥一眼他。
来俊臣微不可查地撇撇嘴,哼哼唧唧:
“有点。”
李明便也不再多问。
…………
关于卷款跑路的粟特人的踪迹,并没有断在六姨娘这里。
因为大唐是一个不允许人员随意跨区域流动的封建社会。
那些粟特人离开长安后,需要办理“路引”,写明此次行程的起点和目的地。
这就是说,这帮人的最终去向,可以通过追踪各个城市的路引,一段一段拼凑完整。
而他们所携带的是巨额赃款,不是普通的货物,不太可能全部交到别人手里。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路引,间接也是这笔赃款的“转账记录”。
只是各地城门监没有联网,用人力照着名单一环环排查起来,耗时耗力。
好在,在监国殿下的亲自督办下,这些人——以及大概率这笔钱——的去向最终有了眉目。
这些人狡猾得很,每个人的路线都不一样,明显在有意识地干扰侦查。
但是,他们还是小看了封建社会对人身自由的束缚程度。
虽然了点时间,他们的行动轨迹还是一清二楚地摆在了监国殿下的案头。
李明给黑暗腐朽的封建集权制度点了个赞。
“他们最后踏足的州县,是幽云、沙州灵州一线……”
这条信息只有寥寥几个字,却是凝聚了各地州县夜以继日的排查。
李明咀嚼着这几个地点,目光下意识地向背后望去。
那里,挂着大唐全域堪舆图。
其实不用看地图,这些地方也已经在他脑子里亮了起来——
幽-云-沙-灵一线,正是“铜铁紧缺”之中,大批铁矿石最后消失的地方。
那地方,也是大唐的北疆,汉、胡交接之地,华夏王朝对那里的掌控力就比较微弱了。
往北便是长城之外、大漠之南,是思摩突厥所在的羁縻地区。
再往北便是事故高发地阴山,按李世民陛下的划分,本应是思摩突厥的势力范围,目前被薛延陀窃据。
“之前的铜铁紧缺调查中,已查明大量铁矿石被运往幽云一带,而铜矿石却没有发生类似的异常外流。
“然而,铜危机切切实实地发生了,到底哪批铜突然消失了,是外流了还是被窖藏了,迄今为止一直都没有查清……”
李明沉吟着,很自然地把这两起案子关联在了一起——
“这批被李乾祐联合粟特人,运到北疆的铜钱……
“是否就是‘铜铁短缺’中外流的铜?”
这个假设让李明心情一振。
百万贯铜钱,这个数量,已经和朝廷一年租庸调税收的货币部分(不含占大头的粟米、布匹和劳役)处于同一个量级了。
如此天亮的铜钱,一夜之间被突然抽出了中原的市场……
“确实足以造成短期的货币短缺,诱使人们窖藏货币、减少流通,恶性循环从而引发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