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李二:你办事,我放心
“意外?”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呈上来的报告。
内侍省、大理寺和刑部的三位一把手,在立政殿的书房瑟瑟发抖。
在皇帝的诏令下,他们哥仨暂停了手头的一切事务,集中力量攻坚。
将端午节当晚发生在内苑的不幸事故,里里外外彻查了个遍。
为了查清此事,陛下甚至还破天荒地开了绿灯,准许大理寺和刑部的调查人员们走太极宫北面的玄武门,进入内苑搜查。
这样换个方向,就不用从南往北穿过后宫嫔妃所在的寝殿区域了。
既方便查案,也避免了尴尬。
没想到,自己给手下破天荒开的特殊待遇,折腾了好几天,却换来了这么一个调查结果。
意外?!
特么的根本不需要你们这群吃干饭的官僚,随便拎个现场的宫女宦官来问问,也知道说这是一起意外啊!
问题是,这事件的背后呢?
内情呢?阴谋呢?制造意外的手法呢?背后操盘的主谋呢?
你们该不会想告诉朕,什么都没查出来吧!
“尔等或是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骄子。”
李世民虎踞龙榻之上,嗓音低沉地说道:
“或是前朝入仕、宦海沉浮多年的人才。
“尔等俸禄不薄,百姓赋税供养尔等,而朕对尔等的期望也不可谓不高。”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的工作辜负了朕的期望啊,是不是吃白饭的?拿着优厚的工资不干活?
内侍省太监是面如死灰。
他反正“领导责任”这口锅是背定了,躺平任嘲。
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刑部尚书刘德全,则悄眯眯地互视一眼。
陛下满腔愤怒、亟需找到一个凶手撒气的心态,他们太能够理解了。
就像衙门传唤人犯审问,人犯突然暴毙,结果仵作说是“急病而亡”一样。
受害者家属肯定不接受,肯定要闹事,肯定会有阴谋论的呀。
一般来说,小聪明的官员此时就会“积极领会领导意图”,顺着领导的毛捋。
领导想要找个凶手撒气,那就给他找一个替罪羊。
但在贞观时期,虽然大臣们也会结党、也会政斗,但总体还是有原则的。
老孙和老刘在一阵激烈的商讨之后,还是决定据实以告。
“启禀陛下,臣等仔细查验现场,讯问现场目击证人,核对内侍省和工部账册。
“确认无误,端午节发生的不祥事件,确系意外……”
他们尤其询问了某位节度使殿下。
因为李明殿下当时也在现场,最为冷静镇定,并亲自参与指挥了救治和善后工作。
查宫里的案子,最麻烦的一点就是,证人个个都惹不起。
你难道还想传讯哪位深宫贵妃去大理寺衙门应答回话吗?
李明殿下最配合审查,所以他的证词得到了最高的重视。
结果就是,李明的意见被全盘采纳,成了大理寺和刑部仔细调查、综合研判的结果。
这是有理有据、有法可依的,严格遵守《贞观律》等基本法。
绝对不是因为自从李孝恭案以后,这两个部门的官吏就被李明攻略,如今已经被十四奸党灌满,成为李明的形状了。
“无需和朕申辩,朕只需要答案。”李世民不耐烦地用手指点点桌子。
孙伏伽和刘德全依然坚持己见,两手一摊地表示,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情况是个什么情况,不管陛下信不信,我们反正是信了。
“啧,行吧退下吧。”
李世民挥退了这两个头铁的官员和面如死灰的老太监。
虽然他从谏如流,不可能因为手下大臣和他顶牛,就把人责罚一顿。
但心里的不爽也是真的。
李世民随手掂起两人呈上的报告文书,切了一声,轻轻甩到桌案的一角。
皇帝不是官僚,要通盘考虑的事情太多,没精力也没必要去探究每件事的细节。
他要抓的是大趋势、大方向。
比如这起灯台倒塌杀人案。
如果顺着官僚的思路,逐字逐句地读起了他们的报告。
那可就中了老油子们的陷阱,真的以为这案子纯粹是一起意外了。
踏马的,从去年这时候开始,李孝恭案、九成宫案、辽东诬陷,再到李明遇刺案。
针对皇族的小动作层出不穷,平均一个季度来一次,都快成季番了。
而且涵盖的目标也很全面,从皇帝本人、嫡皇子、庶皇子到宗室,人人有份,绝不偏颇。
而就在几天前的端午节,就在自己和诸皇室面前,嫔妃惨死。
然后这群官僚跟朕说,这是意外?
怎么,难道朕肩膀上顶着的玩意儿,就是个装饰用的肉疙瘩吗?
“一群蠢货!”
李世民还是按捺不下,嘴里嘟哝着,又把丢到角落的调查报告拾了回来,草草翻看了一遍。
内容还是比较客观的,灯台年久失修,外表虽然涂了层漆,看着还牢靠,里面则几乎被虫子蛀空了。
加上连日阴雨,那座出事的灯台其实已经很不牢靠,随时都可能倒塌,根本支撑不住一个成年人的重量。
内侍省仔细检查了灯台废墟,并与工部制造局的图纸账册比对。
钉子、木板等零部件一个不少,除了被虫蛀以外,找不到什么遭到人为破坏的痕迹。
硬要分锅的话,负责修缮检修的宫女宦官是有一定责任的。
但他们既不是专业木匠,又没有透视眼,不可能让他们担很重的责任。
顶多罚几个月俸禄、关几天禁闭。
况且,这种小卡拉米也没有什么背锅的价值,显然不是陛下想要寻找的“真凶”。
为了稳妥起见,查案人员还专门检查了旁边的几座灯台。
结果发现,这些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虫蛀现象。
“那座出事的灯台因为离湖最近,潮气上泛,才导致虫灾最甚……么?”
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若是没有之前那么多案件的铺垫,李世民几乎都要被说服,这就是一起意外了。
“意外意外,哪有这么多意外?
“打了十几年仗,撞上的意外还没有这一年多!
“李孝恭案时,他们也说是意外。
“直到被李明勘破其中的猫腻……”
一提起李明,李世民的嘴角上扬,莫名有种“稳了”的安心感。
是啊,除了那群无能迂腐的官僚,朕还有一门秘密武器啊!
只要把事情交给李明去办,那就一定能办好!
李世民有些坐不住了,便站了起来,传唤宦官:
“叫辽东节度使过来回话。”
…………
“阿爷。”李明满面严肃地走进了李世民的书房。
端午节的事故以后,他这几天都很乖地待在宫里。
等的就是这一刻。
李世民正双手背在身后,抬头看着墙上的地图,给儿子留下一个酷酷的背影。
“你来了?阿娘与姨娘们可还好?”
“还好,大家都缓过来了,只是不免还有些悲伤。”李明语气沉重地回答。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场事故。”
李世民沉吟片刻,猛然转过身,直视李明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
“我觉得不是。”
李明的小心脏一下子悬了起来。
我去,该不会……
“从九成宫之变开始,这一系列事件显然都是一脉相承的,目标就是我大唐的皇室!”
李世民声音低沉,饱含怒意,仿佛一头保护领地的雄狮,低声咆哮道:
“那些蛮夷,难道以为通过这种卑鄙无耻的小动作,就能迫使我大唐停下扩张的脚步么!”
咦?
李明一愣,脑子里闪过一万个细节,立刻顺着李世民的思路进言道:
“阿爷英明!我觉得,薛延陀有重大作案嫌疑!”
出事的当天晚上,皇帝陛下就怀疑这件事是薛延陀主使的。
刚进书房的时候,皇帝陛下又在凝视着薛延陀汗国的地图。
作为大唐头号带忠臣,节度使怎么能不紧跟领导脚步,把这口锅往铁勒蛮子头上甩呢!
哀兵必胜,一层层buff叠下来,天兵必定势如破竹,一举荡平北方草原!
“好!吾儿果然有见地!”
李世民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随即下达了口谕:
“此案件,就由你来牵头主查,内侍省、大理寺和刑部配合。”
果然,还是只有李明才能正确领会自己的意图啊!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脏水往预定敌人的脑袋上泼。
如果薛延陀有罪,皆大欢喜。
倘若最后查出来,凶嫌另有其人,那再把无罪判决烧给真珠可汗吧。
政治就是这样,要善于吃人血馒头——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政治目的,需要不断地发现和制造借口。
既要师出有名,又要不顾一切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显然,不论是李明还是他老爹,都是这门艺术的个中好手。
“儿臣……领旨。”
李明深深地松了口气,连用词都客气了不少:
“儿臣一定坐实薛延陀的罪行。”
让耗子来查猫,这简直太可以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制止了儿子的极端忠君行为:
“那倒也不必,一切以事实为准绳。
“薛延陀的锅……罪责,是必然会落实到他们头上的。”
他又看了一眼身后的地图,继续说道:
“但这起案件不仅仅是政治操弄,案情本身关乎宫廷安全,同样非同小可。
“如果查实了薛延陀的罪责,那他们在宫中一定有内应,你必须将从犯也揪出来,绳之以法!”
李明当然是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