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丢下几座万人京观和一整个隋朝之后,耻辱下线。
说陌生,是因为辽东那鬼地方太靠北了,又与中原没有交通。
既不像黄河之北的东突厥、薛延陀那样,时不时南下打秋风刷下存在感。
也不像西北的西突厥和西域诸国那样,刚好卡在通商要道上。
那化外之地就这么扔着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袁天罡不明白,让他去那天寒地冻的不毛之地干什么?
对着傻狍子传播大道吗?
“哎呀袁道长你有所不知~”李明搓着小手,露出了营业性的笑容:
“辽东不再是北大荒,而将是北大仓啦!
“过不了多久,那里的经济就将腾飞,人丁兴旺!
“不趁现在去抄底,太可惜啦!”
袁天罡狐疑地抱起了胳膊:
“真的吗?我不信。”
他从没去过辽东,仅有的一点印象,也基本和“冷”、“蛮荒”、“一辈子都别去”强绑定了。
连朝廷流放罪大恶极的犯人,都不忍心往那里送。
抄底?
怕不是把贫道当成垫底的那个人吧?
“哎呀~袁道长的消息可真不灵通啊。”
李明的笑容越来越殷勤,说得唾沫横飞:
“你没看今天的《长安快报》吗?朝廷正式在辽东建立了全大唐首个经济特区啦……
“那里深化体制改革、大胆制度创新,不限商贾、不设宵禁……
“不但三年免税两年减半,朝廷还向当地进行了巨额的转移支付……
“辽东两州的新任刺史,乃是青年才俊,克己奉公,整支官僚团队也是高效廉洁……
“总之,在朝廷的建设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安民乐,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今日份的报纸。
李明没有说谎,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印着一连串惊悚的大标题:
《谢邀,人在辽东,刚赚了十贯》
《朝廷在辽东大撒币,你怎么还不去捡钱?》
《三免两减半,陛下德政让冻土成热土?》
《辽东,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
当然,这些软广都是李明自己写的。
里面的内容不能说虚假,因为朝廷实打实地在辽东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李明也确实“计划”从下到上地改革整套行政体制。
不过为了忽悠……不是,劝导人才前往建设东北边远地区,他在软文上用了一些文学上的修辞手法。
包括不限于夸张、提供片面信息、将未来“或许”的新政提前在纸面上“实现”,等等。
不过,正如李明所预料的那样。
唐朝人还是淳朴的,还没有遭受过水军、舆论战或者fake news的毒打。
袁天罡同样如此,对“印在书上的”东西有种本能的信任。
他真的信了,眼中泛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袁道长,那里可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啊。”
李明在袁天罡耳边煽风点火,仿佛恶魔的诱惑:
“你想想,辽东有那么多新增人口,他们的思想都是白纸,没有被儒教经学所毒害。
“如果袁道长能率先在辽东扎根,在当地天真单纯的民众中间,传播你的思想,那……”
咕嘟……袁天罡贪婪地咽了口水。
作为探寻世间大道的思想家,他最大的执念,莫过于让自己的思想流芳百世。
就像春秋战国时的那些思想家一样。
即使四处“化缘”要钱,也只是为了让自己毕生心血所作的经书能多印一本,让多一个人看见。
他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若能早生千年,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他袁天罡何尝不能开门立派、著书立说?
只可惜,他生在了唐朝,哲学的赛道早就被“这个子”、“那个圣”占据了。
如果,能在一片没有被其他学派污染的处女地上,传播自己的学说……
那他袁老道,也不是不能当一下至圣先师!
“如果辽东真有你说得那么好……”他显然有些心动。
李明给他添上最后一把火: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过几日我便要去趟辽东。袁道长何不同行?”
一听连路费都能省了,袁天罡兴奋之余,又不免怀疑:
“小施主,我与你非亲非故,你为何要帮我到这地步?”
很好,这人虽然有点轴,但基本的情商还是在线的。
李明也不隐瞒了,直言道:
“道长,小弟我便是辽东的新任节度使。
“要让辽东更为繁荣富庶,离不开道长的襄助。”
他诚恳地向袁天罡行礼。
“繁荣富庶?”袁天罡一愣。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研究河图洛书所揣摩出来的数字技巧,对治理地方能产生什么作用。
而且他也不知道,这个“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既然能有一位贵人欣赏他的学识,那他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反正自己烂命一条,被骗了又能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