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宦官都快吓哭了:
“奴婢愚笨,奴婢该死……”
“哎,别轻言死。”李世民温和地说:
“还有,把李明也带到立政殿来。他这个时间应该在西市的印刷坊,你一个人抓不住他,多叫几个禁军随行……”
…………
一个多时辰之后,禁军终于捉住了四处流窜的辽东节度使,把他押回了立政殿书房。
“阿爷,找我?”李明被第三任看门将军拎在手里,向父皇眨巴着调皮的眼睛。
李世民嘴角一抽,打发走看门将军,指着李明,龙颜很是不悦:
“你小子,名声都让你赚了,黑锅都让你老子我背了。
“世人只知道我刻薄寡恩,封给你平、营两个最边角料的州。
“可谁能知道,你开的价比看上去远远狠得多!”
是的,李明当然不会和李世民客气。
用辽东的两个下州换了徐州和扬州,这差价他当然要找补回来。
具体方式就是:
要权!要财!要人!要粮!
李明附上了长长一串清单,为营州和平州索要了大量金钱、粮食、铜铁等利益。
让李世民一度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想要在辽东重新建一个扬州和徐州出来。
但和李明提的其他条件相比,这点物质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李明还索要两州的赋税自主权!
开矿采矿权!
铸币权!
征兵权!
立法权!
认下这些条件的时候,李世民有种前所未有的屈辱感。
他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天可汗了,而是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窝囊废。
然而,朝野的无关人等们是算不清这笔账的。
他们只知道,陛下把大功臣发配去了辽东,陛下不公,大唐药丸!
“唉,人之常情。”李明深有感触地说:
“人的眼球只会被标题几个大字吸引,而忽略藏在细节里的魔鬼。”
不愧是带节奏的专家……李世民呵呵一声:
“你就谢谢孙伏伽吧,他又为你的辽东军镇争取到了利益。”
军镇又是李明新弄出来的东西,涵盖了辽东节度使李明治下的营州和平州两地。
拜李明的疯狂要价所赐,在李世民的字典里,军镇=国中之国。
“哦?孙廷尉大义啊!”李明的眼睛迸发出了光芒,市侩地搓着小手手:
“说好的一百万斤铁和十万斤铜,终于要拨给我啦?”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尽量耐心地回复:
“不可能!全国一年的开采量也就一两百万斤,怎么可能全运到辽东?!
“最多十万斤铁,一万斤铜,再多就没有了!”
李明的小嘴一下子就瘪了下去,泪眼婆娑:
“我们东北实在太惨了,东防高句丽,西敌突厥,北边抵抗渔猎野人的骚扰。为国戍边几百年,却连铁器都用不起,只能用手刨土,百姓穷得吃草……”
“行了行了!顶多再翻一倍!”李世民脑袋都快炸了,暴躁地挥挥手:
“二十万斤,再多其他州县就要吃草了!”
李明立马不嚎了,歪着小脑袋算计了一会儿,立刻多云转晴:
“好哒!”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你要这么多铜铁有什么用?辽东那地方又没有几个工匠。”
“对哦!”李明一拍脑袋,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只想抽自己耳光。
“阿~爷~”李明开始了吟唱。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再多拨给你一些工匠便是!”李世民及时打断。
经过友好协商与深入沟通,双方就辽东军镇的建设问题初步达成一致。
李世民轻吐一口浊气,道:
“朕几乎是把两州之地割让给了你,这下你总该满意了吧?
“可以让外头的所谓‘报纸’停一停,别再抹黑朝廷了吗?”
开放办报,是除了辽东军镇之外,李明向父皇索要的第二项价码。
印刷坊的活字印刷术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勉强实用了。
这也给李明开办新闻报纸提供了物质条件。
当然,这里的“开放”是有条件限制的,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能来蹭这碗饭的。
具体来说,这个资格只对李明一人开放——
舆论阵地太重要了,他才不会把这个关键阵地交给市场无形的大手。
他就要搞垄断。
“报纸由记者编辑独立编写,内容我无权过问。不过据我所知,其中登载的都是老百姓日常关心的信息,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绝没有无端抹黑。”
李明把锅先甩出去,接着话锋一转:
“比如报纸抨击朝廷吝啬。我的一个小小要求你一直不愿意满足,不就是吝啬吗?”
李世民眉毛微皱:
“在能力范围内,你还有哪一个条件我没有答应你?”
“平州和营州的人事任免权。”
“这绝对不行。”
李世民几乎立刻否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