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东北和西北都是纵贯华夏历史的刷怪笼,但二者的底色是不一样的。
西北资源太缺乏,不适合农耕。中原王朝就算短暂征服当地,也难以在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上就地进行同化。
中原王朝一弱,这些羁縻地区很快就各找各妈了。
而东北则不同。
东北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农耕,又与中原有着地理阻隔,导致当地容易诞生足以抗衡中原的政权。
比如高句丽,比如后来的渤海国、金等等。
也就是说,只要能吃下东北,是有条件进行农业化改造的。
只要彻底农业化了,东北也能变成汉文化的核心地区。
而不是像西北那样,被恶劣的自然环境逼得谁过去都得游牧化。
自然禀赋决定的发展潜力,正是李明将目光放在辽东的根本原因。
至于大唐的两外两个角——西南和东南,一个濒临青藏高原,海拔太高。另一个与东南亚接壤,在唐朝间冰期太热了,都不纳入考量范围。
房玄龄和侯君集认真听着李明讲述的道理,并提出一针见血的意见,并不因为他是少主而有所保留。
三人就这样,一直畅谈到天黑。
“我真是想不通。”侯君集自嘲地摸着头:
“居然有王爷想定都辽东,而我也居然同流合污了!”
房玄龄也有类似的感觉。
但他没有浪费时间感叹,接着问李明:
“既然以确定要分得营、平二州,那殿下想要陛下封您为什么呢?
“燕王?”
“燕王李明,听上去不错。”侯君集点头。
李明抱着胳膊思索片刻,微微摇头:
“我觉得不行,我不想当王。而且我也不想当刺史,换个白手套替我来当就行。
“我觉得韦待价就不错,他可以来当这个营州、平州两州的刺史。”
“怎么,殿下又要辞职了?”房玄龄调侃一句,随即正色道:
“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
“殿下既不封王,又非刺史,您该如何号令当地的其他官员呢?如何让当地百姓臣服于您呢?”
资深二五仔侯君集表示同意:
“房阁老所言甚是。就算韦待价是您现在的心腹,人总是会变的。
“如果在职位上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光凭幕僚之情,恐怕很难让一个有才之人,永远为您这么服务下去。”
李明认真听取两位过来人给自己的忠告,思索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王也好、刺史也罢,终究是地方上的官员,终究是要到地方就藩就职的。
“如果一个封王的庶皇子一直赖在京城不走,就容易招致诟病,比如齐王李祐。
“至于长时间逗留在京城和封地以外的地方,比如河北山东之地,更是不被允许的。
“这既让我疏离了京城朝政和各地百姓,又不能刷皇恩……那个,聆听父皇教诲。
“被限制行动范围的坏处多多,必须极力避免。”
就像异地恋容易坏结局,人的感情是会随着距离拉长而变淡的。
父子感情同样如此。
远离京城的副作用,从连拍马屁都赶不上热乎的纪王李慎身上就能体现出来了。
而且李明的处境比李慎还要不利。
因为有太多眼睛盯着他,有太多人想要对付他了。
李明几乎可以笃定,他如果长时间离京,一定会有人在李世民面前说他坏话。
积毁销骨,就算是圣人也抵挡不住每天的耳旁风。
而一旦他与李世民的父子关系被离间了。
那李明的麻烦就大了。
汉武帝迷信巫蛊、误杀太子刘据,就是这样的悲剧。
所以,李明一定要掌握自己的行动自由,保证自己有权力随时回京面圣。
一旦产生误会,能与皇帝老父当面澄清。
“那依殿下的意思……”
房玄龄能明白李明的苦恼,估摸着这不走寻常路的小家伙大概又有什么坏主意了,轻轻抚摸着山羊须,
李明缓缓地说:
“我不图虚名,只要实际利益。
“我既要有实权亲王的军政大权,又要行动自由。
“既可以留在京中,陪侍父皇、关注朝堂局势,又可以辗转各地。”
既要又要,非常符合李明殿下的貔貅性格。
房玄龄和侯君集互视一眼,一齐问道:
“那殿下想获封什么呢?”
李明微微一笑:
“我有一个主意……”
…………
次日,立政殿。
大朝会之前,李世民特意先把李明叫到书房,两人面对面地聊。
“我想封你为宋王,主管徐州、扬州两地军事。你觉得如何?”
李世民露出慷慨的笑容,期待着李明惊喜的表情。
徐州、扬州都是军政重地,若非心腹,岂能随便与人?
李世民都觉得自己都有点太宠这个小儿子了。
对此,李明只能长揖拜谢:
“父皇,我能辞职吗?‘宋王’一听就很怂。”
李世民的血压一下子就飙高了。
有什么比精心为儿子准备了一份大礼、儿子却转身扔进垃圾桶,更扫兴的事呢?
“你又不想当王?”
李世民气得快把八字胡揪下来了,声音颤抖:
“曹王嫌小,鲁王嫌不吉利,这回又嫌宋王太怂。
“你手下的幕僚有曹王长史、曹王典签、鲁王傅、宋王司马,都特么快凑齐东周列国了。
“那你说说你想当什么?难道要当周天子?”
李明微微一笑。
…………
昨夜,侯府中的二位权臣疑惑地问李明:
“殿下,您到底想当什么?您想让陛下怎么分封您呢?”
李明微微一笑,拿起一支笔,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有一个主意……
“节制兵马谓之‘节’,度支财政谓之‘度’,代天子行使意志谓之‘使’。
“不如让父皇封我为……”
他在辽东的地形图旁,刷刷写上几个大字。
房玄龄和侯君集不约而同地凑近上去。
…………
“父皇。”
立政殿书房之中。
李明端正地跪在李世民面前,双手作揖,掷地有声:
“儿臣恳请陛下赐封儿臣为——
“辽东,节度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