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宋:水浒也称王

关灯
护眼
第218章 不甘寂寞的及时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青州清风山。

宋江披一领大氅,立在愈发清冷的夜空下,向西面东京城的方向遥望而去,许久才微微一叹。

宋江年轻时,也是个热血青年,一心想要读书科举,然后东华门外唱姓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可惜他连个童生都混不上,于科举一道毫无前途。

他老爹宋太公就出了个主意,不如学武吧,这样也能护得自家田庄周全,做个保长也不错的。

宋江于是开始学武,练就一手好棍法,最善齐眉短棍,但他天赋有限,在武学一途再无长进。

简单来说,那时的宋江,就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平凡人,但他偏偏有着远大的志向,但资质和能力,又不足以支撑起他的志向来。

于是宋江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投身郓城县衙,做了一名胥吏,顿时将宋太公气了个半死,叫嚷着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秦汉时期,官吏一体,即朝廷委派的主政官与小吏,是一个体系内的,是可以自由上下升迁的。比如汉武帝时的公孙弘,狱吏起家,最后做到了丞相,并得封平津侯。

但两汉的官吏选拔制度,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察举制,即天子下诏,令地方官员选拔有具体才能、具体素质的平民,考核通过后就可以做官;其二是任子制,即贵族、官员的子弟,可以蒙荫做官。

由于东汉以来世家门阀开始形成,察举权实际上被掌握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层手中,尽管为显示公平,仍旧有部分名额向平民倾斜,但总体来看,官员的子弟远远比平民子弟更容易做官。

所以曹丕受禅代汉建立曹魏政权后,出身颍川陈氏这个当时还属于小家族的陈群,就向皇帝提出了“九品中人法”,也即九品中正制,并开始取代察举制,成为了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将东汉以来实际上被地方官员、世家所把控的官吏选拔权收回中央。

但曹魏时期,中正官本就是由世家子弟出身的官员任命,于是九品中正制迅速堕落,不但人有“乡品”,官职也分为九品,某个人的“乡品”,最看重的首要条件是家世,也就是他的祖父一辈,身居何种官职。

于是“乡品”一定,该出任哪一级别的“官品”也就跟着确定了。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种姓制度”。

到了唐朝,科举制度的确立,原本应试科目众多,但最后就只剩下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而延续到了大宋朝,尤重进士科。

进士科考的是四书五经,经儒家经典洗脑了的进士们,往往出任一县的主政官员,不通俗务,不懂法律,该怎么处理具体而繁冗的事务呢?于是胥吏就趁势而起。

南北朝时,官职品阶,就已经有了“流内官”、“流外官”的区别,到了唐朝后,“流内”方可称为官,“流外”只能算作吏,自此官吏彻底区分开来。

大宋朝的胥吏,并不是世袭的,而是由本地主政官员选拔的,但他们的职位稳定,一般都是由本地人出任,没有明确的任期,不会异地任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长生仙路 开局便是不良人,我在大唐混成王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红楼:从状元到皇帝 在东京找老婆的偶像 玄侠 三国秘事第四部 种田育妖修仙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