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朱慎锥真不在乎这些税款么?哪怕四百万两税款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啊!朝廷上下都等着米下锅呢。可问题在于朱慎锥明知道是这个情况,却依旧坐看云起,那不是他根本不在乎,而是暂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大明没银子的确是事实,可大明真的没银子么?这也不是事实。
大明的银子其实并不缺,但这些银子都在文官士绅和商人群体手中,这些人上下勾结,早就成了一个庞大利益群体,其他的不说,仅仅是京师中的百官和勋贵,他们手里更不缺银子。
要知道历史上李自成打进京师,派人“考饷”,直接就在京师榨出了足足八千万两财富来,这还仅仅只是一个京师啊!八千万两是什么概念?以崇祯朝每年四百万财政收入而言足足是二十年的财政总收入,就算放在天启朝财政收入最高时期,也有四、五年的收入总额了。
这还只是京师一地,如果是江南就更了不得,由此可见大明不是没钱,是朝廷收不上钱来,而造成这个情况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崇祯皇帝,如果不是他自誉为明君,推翻了天启朝一系列税收政策,轻信东林党的言巧语,把财政压力从文官、士绅和商人群体全部转移到老百姓身上的话,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朱慎锥不是李自成,自然不可能做这种杀鸡取卵之事,哪怕他知道这些人手里有着大把的银子,也不可能用李自成的办法去弄银子。
一旦这么做了,朱慎锥就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等于成为了文官、士绅和商人包括勋贵群体的仇敌。虽然当皇帝者都说过,百姓乃国家的根本,可实际上真正统治天下的不仅是皇帝,而是皇权和这些阶级群体的的联合。至于百姓,只是下层的基础罢了,这些老百姓不到走投无路的程度,但凡只要能活下去,不起义造反最终推翻政权,谁会理会他们呢?
就算改朝换代,丢掉天下的也只是一家一姓,对于这些阶级群体来说无非是换了个人当皇帝罢了,他们原来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当官的继续当官,做买卖的继续做买卖,几千年来不一直如此?
朱慎锥就任监国后没有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或者明知道弊端问题却没有针对出手,主要原因就在于此。现在,不是和这些阶级群体翻脸的时候,相反还需要拉拢这些人才对,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自己这个监国之位才能坐的稳固,也能逐步彻底掌控住整个大明。
用强硬的手段,固然短时间的见效很快,但温水煮青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温体仁刚才提出财政问题,朱慎锥心里明白温体仁是有打算向某些人下手的想法,只是想通过财政问题在朱慎锥这获得支持罢了。朱慎锥一眼就看穿了温体仁的小心思,却没等他说出口就直接堵住了他的嘴。
“可是殿下,如税款未能及时到京,或远不足的话,又当如何?”
“本王觉得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假如真的有,这就是先生和内阁的问题了,另外户部、都察院也是其责难咎,还有吏部,地方官员升迁人选本王记得都是由吏部上报朝廷,经内阁首肯再予任命?官员考核更是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负责?政绩优劣均有在册记录,内阁问责理所当然。”
温体仁眼睛顿时一亮,立即就明白了朱慎锥这话的意思,当即连忙称是,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温体仁讨论财政和税款,目的就是要对某些人动手,并且进一步确立他这个首辅的权利。而现在朱慎锥给了他一个更好的办法,聪明如温体仁怎能领会不了?
利用这一次税款交解,温体仁已暗中摩拳擦掌,打算给某些人点厉害瞧瞧了。这也恰中朱慎锥下怀,对朱慎锥而言,温体仁这个工具人还是很好用的,而且利用朝廷规矩来做这个事远比其他办法更好,打击面也不大,不会激起群体的反对,同时也能借此一步步控制住地方,调整各地官员结构。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慎锥现在是步步谨慎,绝对不能操之过急。至于财政问题,反正已经是这样了,短时间大明财政彻底崩溃还没到这个程度,而且朱慎锥掌控京师后同时也接管了内库,内库中剩余的银子都到了他的手里。
眼下朱慎锥能够动用的银子有足足近千万两,这还不包括他恒通商行的财力,如果加上恒通这个数字更要翻上许多,尤其是后者,随着朱慎锥如今已基本控制住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这四个省份,恒通商行已在朱慎锥的授意下在这四省展开了迅速扩张,预计等到明年,恒通就能遍布四省,以此为根基,继续把触角不断向外延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