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僵持
堂堂的正牌子进士,大明的右都御史卢象升,却拎着一把重达一百四十斤的大刀在战场上厮杀犹如无人之地,这一幕看得敌人目瞪口呆。
几个白甲兵原本还打算一起合力拿下卢象升,可卢象升的武力实在是太强了,一个照面仅一刀就把冲在最前的白甲兵拦腰砍成了两段,接着大刀挥舞起来风声呼呼着响,以他为中心的三米内根本就站不住人,杀得白甲兵不是一合之敌,只能节节后退。
天雄军上下见自己主将卢象升如此勇猛,当即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争先,打退了敌军的进攻。等到敌军潮水一般退去,杀敌十数人的卢象升全身浴血,拄着大刀站在当场,犹如霸王在世一般,明军见了欢呼不已,等消息传到王晋武处,王晋武得知后同样佩服万分,更称卢象升真乃神人也。
第二日的战斗比第一日更为激烈,双方在阵线多次来回争夺,战况惨烈。
这一仗,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都损失不小,尤其是皇太极在得知损失了三十九个精锐白甲兵后,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等到第三日开战,皇太极的进攻手段再一次调整,也许是因为昨天的损失太大让皇太极心痛,又或者是因为觉得明军不好对付,如强靠着用人命去填的话得不偿失,所以皇太极虽依旧继续进攻喜峰口和东北高地,但进攻的强度却要比前一日弱了不少,而且只是保持反复攻击,意图不断给明军守军压力和杀伤,并没采取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的战法。
皇太极这样做当然不是怕了明军,关键是地形的缘故他的大部队根本无法集中力量进攻突破。如果是在平原上野战,皇太极有相当的自信凭借八旗的力量一举击破明军,可现在无论在喜峰口或是东北高地,皇太极每次摆在进攻面上的军队最多也就几百人,轮番冲击力量有限,后方的主力也没办法飞到明军面前,只能眼睁睁看着双方在防线上厮杀血拼。
两天的战斗,让皇太极清醒看到了明军的顽强坚守意志,明白了拿下喜峰口的难度,更感觉到了这一次出兵的棘手。
他万万没想到这一次遇到的明军和以前不同,会如此顽强,更提前一步做好了布置,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皇太极也没绝对把握能和上一次一样拿下喜峰口,就算费九牛二虎之力打下喜峰口,他的部队也必然遭受重大损失。
两日下来,皇太极已经折损了千人,虽说这千人损失中大部分是蒙古八旗和汉军旗,但要知道第二天的战斗中他投入了上百白甲兵,这些白甲兵最后却是铩羽而归,而且还丢了三十九人。
八旗的白甲兵可不是普通八旗,这可是八旗精锐中的精锐。白甲兵的挑选极其严格,选八旗中身体素质最好,最武勇的猛士来担任,而且白甲兵的装备极好,穿三层甲,内有锁子甲,中有绵甲,外有铁甲,战斗力强悍到了极点。
当年宁锦之战,鳌拜只带了五个白甲兵一共六人就全歼了二百四十多个明军,由此可见白甲兵的战斗力之强。而且白甲兵在八旗的数量极少,皇太极亲自掌握的两黄旗中白甲兵仅仅只有两百人,而如今一战就损失了三十九个白甲兵,这样大的损失就连皇太极也无法承受,心痛不已。
继续投入白甲兵,把这样宝贵的战斗力放到争夺喜峰口和高地的绞杀战中去,皇太极怎么可能干这种亏本的买卖?
所以从第三日开始,进攻的清军中就再也见不到白甲兵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普通八旗兵,而负责主力的依旧是蒙古八旗和汉军旗,这让蒙古人和汉军旗士卒们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
战局就此僵持起来,双方的战斗虽然还在继续,可强度却已不如前两日那么残酷了。
而且担任主攻的蒙古人和汉军旗士卒也不是傻子,八旗精锐躲在后面,让他们去冲锋陷阵,这命可是自己的,再加上这一次战争对面的明军比以往难对付的多,只要皇太极不催促,这些人在战场上自然存着保命的小心思,出工不出力,反正冲不破阵线,大伙做做样子就得了,何必拿自己的命去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