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亏本买卖
崇祯皇帝之所以会这么干,关键就在于他性格的缺陷。他每次换人前都是对即将换上来的人抱有极大期望,希望能够通过换人达到立竿见影的施政效果。
可问题在于治国哪里有这么容易的?就算是治病也没这样夸张啊!常言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算是人生病了,医生治病也不可能马上药到病除,小病尚可,大病治疗不仅需要药石之效,还得慢慢调理,怎么可能一个重病之人今日把药灌下去,明天就活蹦乱跳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根本就不是治病,而是吃仙丹了。可偏偏崇祯皇帝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内阁根本没达到自己的期望,自己任命的内阁阁老包括首辅都是吃干饭的无能之辈,既然自己给了他们权利和地位,他们就应该马上立竿见影做出成绩来,这才不负自己的提拔和重用。
可问题哪里有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就像一家公司招聘管理者一样,一个新人刚刚入职,至少得先熟悉公司的情况吧?整个熟悉下来摸清楚各方面的情况也需要时间,短的一个月,长些的两个多月是必须的,等搞明白企业存在的问题后,再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依旧是一个不短的过程。
公司都是如此,更不用说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了。内阁首辅和阁老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第一天屁股刚坐上这个位置,第二天就把整个帝国打理的井井有条?这根本就不可能嘛。可偏偏崇祯皇帝这个人根本就没耐心,任命的时候还好好的,可过了没几天就忍耐不住了,当他没看见快速改变之后,就对所任命的人大为失望,甚至觉得这些人辜负了自己期望,分明就是酒囊饭袋,想也不想直接找理由不是撤职就是降级,甚至还有因为迁怒找借口直接拉出去打板子甚至下狱的呢。
崇祯皇帝这样做法让所有人无法理解,因为从来没有这样当老板的,大家打工人碰到这样一个喜怒无常又没有耐心的老板简直就是倒了大霉了。
在以前,入阁是所有官员所向往的地方,能够入阁是当官最高的政治荣誉,如果能当上首辅更是达到人生顶峰的标志。可现在倒好,被所有官员所认为最大荣誉的入阁现在反而成了避之不及的政治旋涡,在崇祯皇帝手下干活,你不入阁还好,一旦入阁几乎标志着你政治生命走到了终点,因为当了阁老甚至首辅后,倒霉是肯定的,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谁都跑不了这个结局。
能当上官的都不傻,朝廷中的官员除去寥寥无几外,绝大部分人那个不是苦读诗书,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考上来的?从全国诸多的读书人中拼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当上这个官怎么可能有傻子?
因为崇祯皇帝的这些操作包括他性格上的缺陷,三番五次下来大家伙也都明白了这位主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了。在这种主子手下干活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你越是有能力,越被崇祯皇帝看上,那离开政治舞台的时间也就不远了,因为伱马上就会被重用,然后又很快会被埋怨上,最终和用过的手纸一般被丢开,成了弃子。
苦苦熬数十年,从童生、秀才考举人再中进士成为官员,一点点熬到现在的地位,难不成就是为了追求这么一个结果?
所以现在的朝廷上下风气渐渐产生了变化,许多官员开始摆烂躺平,每日暗中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崇祯皇帝看不上自己,让自己安安稳稳在原本的职位上多呆几年,千万千万不要让崇祯皇帝对自己重用。
正因为这样,内阁几乎成了所有官员敬而远之的场所,如果不是崇祯皇帝直接点人入阁,基本上大伙都不会主动,这也算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见过的稀罕事了。
其实徐宪成并不清楚,崇祯皇帝之所以这么干一方面是对内阁的不满,他觉得无论是内阁首辅还是阁老都不是合适的人选。但他又没有好的办法来改变这些,许多时候崇祯皇帝很羡慕他爷爷万历皇帝,觉得如果像自己这样勤政的皇帝能有一个和张居正一样的首辅辅助的话,那么大明必然会强盛起来。
所以崇祯皇帝频繁更换内阁成员的目的就是要想要找他心目中合适的人,最好是再出现一个类似张居正一样的优秀首辅。可问题在于崇祯皇帝这么干先不说臣子们的反应如何,而且还直接破坏了原本内阁和皇权之间的平衡点,导致内阁长期除在混乱之中,首辅包括阁老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长期稳定的施政,因为今天你还是阁老,说不定明天就换人了,下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从内阁发出去的命令能有多少有效时间,无奈之下只能观望甚至坐视不理。
此外,就算张居正复生也是没用,在这样的主子手下干活,别说一个张居正了,哪怕十个张居正也是白搭。再说了,张居正是何许人?张居正的强势天下皆知,他崇祯皇帝能忍受张居正这样的臣子么?可别忘了张居正可是有一句大名鼎鼎的话“吾非相,乃摄也!”做臣子的居然爬到当主子的头上去了,以崇祯皇帝的性格脾气,不把张居正的脑袋砍下来就算优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