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同,努尔哈赤虽然是后金的创建者,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人,可努尔哈赤更多的能力是在用兵打仗上,在政治上的敏锐和大局的判断略有欠缺。
相反皇太极却拥有这样的眼光和判断,他很清楚要想和庞大的大明抗衡,仅仅靠辽东一地是远远不够的,辽东的地盘太小,而且地理位置不好,处于北方,出产不多,哪怕他现在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政治态度,开始对辽东的汉人展现出宽容的姿态,鼓励民生,以改变以前八旗只懂得掠夺生存的情况,开始用他的手段和办法建立起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权统治。不过鉴于实际情况,就算能够做到这些也是有限,依旧远比不上大明的强大。所以皇太极必须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其中解决林丹汗,拉拢蒙古各部,北上攻击索伦三部就是皇太极出于这样考虑的针对性战略,而现在皇太极在得知毛文龙已死后,就盯上了东边的朝鲜半岛,如果能拿下朝鲜为满清所用,那么自己的力量就能再一次膨胀起来,最终可以拥有和大明直接抗衡的实力。
朝鲜这个国名还是当年朱棣起的,以朝日鲜明之国为意,并被大明设为不征之国,一直都是大明的属国。
这么多年,朝鲜和大明的关系极为密切,大明对朝鲜更有再造之恩。当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举兵侵入朝鲜,意图以朝鲜为跳板西征大明时,万历皇帝直接派兵援朝,在朝鲜和日军大战,最终把侵略的日军给驱逐出去,收复了朝鲜国土。
从这点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大明的缘故朝鲜早就不复存在了,大明是朝鲜的再生父母都不为过。而朝鲜上下也把大明视为父母之国,无论从服饰还是文化都仿效大明,更自誉为“小中华”。
努尔哈赤起兵,朝鲜一直站在大明那边,联合大明同当时的后金军队作战。哪怕大明一败再败,朝鲜军也没背叛过大明。毛文龙创建东江镇后,朝鲜就是他的大后方,他能在皮岛养军三万,还救济了近十万辽东军民,如果不是以朝鲜为后方,仅靠着他做买卖和收税的那些收入依旧是不够的。
虽然毛文龙活着的时候和朝鲜的关系不怎么好,毕竟作为大明将领毛文龙更多考虑从大明角度出发,从朝鲜索要粮草、物资等来作为军需和后金作战,在毛文龙看来是理所当然,可朝鲜那边付出的多了,自然也有埋怨,可在毛文龙强压下,朝鲜也不得不拿出东西给毛文龙。
现在毛文龙死了,东江镇虽在却成了一盘散沙,皇太极敏锐地就看到了这时候是最好压服朝鲜的机会。
没了毛文龙,区区朝鲜根本不足为惧,朝鲜兵的那些战斗力在八旗面前简直不堪一击,一旦压制住朝鲜,让朝鲜彻底屈服,那么以朝鲜一国之力对满清的好处是显而可见的,未来有了来自于朝鲜粮草、军械和其他物资的补充,满清不仅能解决后顾之患,还有了足够的底气,更重要的是随着朝鲜的掌控,大明就失去了一个外援,满清后方就再也没有半点忧患。
说干就干,皇太极就此盯上了朝鲜,准备彻底打服朝鲜为己所用。不过要拿下朝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朝鲜虽然国弱,可也是一个国家,再弱的国家要打下来也要费一点力气。
皇太极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人,他没有马上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只是试探性地先派一部分八旗兵向东移动,尝试着进攻东江镇所控制的地盘,打通向朝鲜发动战争的通道。
同时,皇太极还调动另一部分八旗向锦州、宁远一线试探,看看袁崇焕那边的反应。随着满清的兵力调动和小规模的战争爆发,刚从皮岛回来的袁崇焕顿时坐不住了,袁崇焕很是恼怒皇太极不顾双方谈判的继续突然用兵,却又不想和皇太极彻底撕破脸皮,他考虑再三派人去交涉,问一问皇太极究竟想干嘛?为何原本谈的好好的又开始动兵?大家开开心心做朋友不好么?何必非得打仗呢?
“哈哈哈,这个袁崇焕……哈哈哈!”接到袁崇焕的书信,皇太极看后不由得大笑起来。
“大汗为何发笑?”皇太极的下手坐着一个男子,此人剃发留辫,穿着女真人的服饰,身材魁梧,国字脸,面目端正仪表堂堂,留着八字胡,看起来如同武将,可身上却有股书卷气,这人正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汉臣——范文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