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入京
魏忠贤却没想到,查下来的情况有些出乎自己的预料。
这个带着自己侄儿来京师,连自己面都没见又提前悄悄离开的周安民居然只是一个普通的驿丞,而且身上还有着锦衣卫校尉的职务。
一开始魏忠贤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很诧异区区驿丞哪怕就是锦衣卫校尉怎么可能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且还提前一步千里迢迢跑到自己老家帮自己兄长和侄儿安置地产,又带着侄儿跑来京师投奔自己?
此外,魏忠贤继续调查后又惊愕的发现不仅是自己家人,就连客氏的家人这个周安民也提前安排妥当了。
不久前周安民去了一趟客氏老家,帮着客氏的兄弟和亲儿子还清了债务,置办了地产不算,还给客氏的儿子说了一门不错的亲事。
等这些消息反馈,魏忠贤有些傻眼了,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周安民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又是怎么会如此大的代价一掷千金,豪赌上这一把的?
为了搞清楚这点,魏忠贤直接调动了东厂的眼线,让干儿子继续往下调查。现在调查的结果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当听完干儿子的讲述后,魏忠贤心里这才放下了心,又不由得对这个周安民有些刮目相看。
根据调查结果,周安明虽然只是普通的驿丞,在锦衣卫的职务也不高,但他的身份却不简单。
周安民的妻子是宗女,出自晋王一系,从宗谱来计算,还是天启皇帝的姑奶奶一辈。
不过周安民的妻族只是普通宗室,而且家里也就一个妻弟而已,爵位是不高不低的辅国中尉。
当听到这个情况,魏忠贤才放下心来,既然周安民的妻族是宗室,再加上之前连续两次国丧,那么作为宗亲的周安民从宗室那边得知一些大内的情况倒也不算太过意外。
魏忠贤心里也有些沾沾自喜,他之前没什么名气,虽是跟着当初的皇长子身边的大伴,却在宫中地位不高,但没想到远在山西的宗亲却也知晓了他的大名。
之后,魏忠贤又留意到周安民之前办了一件大事,亲自带人剿灭了闻香教教徒,避免了一场闻香教的叛乱。这个功劳可不算小,可惜周安民的运气实在不好,前脚刚把功劳报上去,万历皇帝后脚就驾崩了,接着泰昌皇帝也只干了一个月,随后就是天启皇帝继位……这几件事连续一出,锦衣卫内部焦头烂额,周安民的论功行赏居然就这样不了了之。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周安民心中对锦衣卫上层有些怨言,又不甘心这份功劳被埋没。在魏忠贤看来,如果这份功劳确实,那么凭这功劳周安民别说晋升小旗了,哪怕就是当总旗甚至试百户也是没有问题的。
可现在打听下来,周安民连小旗的职务都没,只是给了他一个轻飘飘的“权”小旗的临时职务。如果这个事落到自己头上,以魏忠贤的脾气也是忍不住的。
既然上面如此靠不住,心中怨恨的周安民也没其他门路,在得知魏忠贤和客氏在天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后,孤注一掷用这种方式来交好自己另选门楣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不过魏忠贤也感慨,周安民这家伙不仅脑子灵活,胆子也不小,更有几分魄力。他一个区区驿丞和锦衣卫的校尉,居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两来做这事,一般人可办不到。
一时间,魏忠贤对周安民不仅起了好奇心,同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哪怕周安民这么干是出于他交好自己的目的,可毕竟他干这些事的时候自己还没入司礼监呢,在这种情况下周安民就有如此眼光能看好自己,大本钱押注他魏忠贤,这让魏忠贤很是骄傲自得,也对周安民多了几分赞赏。
魏忠贤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更明白这些权利的来源是谁给的。要为天启皇帝办事,魏忠贤目前面临的对手不仅是在宫里,更多的是在宫外,尤其是在朝堂之上。
等到彻底解决王安后,魏忠贤就将着手在宫外布局,可仅凭他司礼监和东厂的权势是远远不够的。先不说如日中天的东林党,根本不是魏忠贤现在能对付的,而且还有一个和东厂平起平坐的特务部门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说到锦衣卫,就不能不提都指挥使骆思恭,这可是个厉害角色,这老小子之前和文官暗中勾结,让皇帝极为不满。可当得知王安被魏忠贤取而代之之后,骆思恭又马上对皇帝俯首称臣,表示了忠心不二。看在他的身份地位和之前的功劳,再加上锦衣卫的特殊性,天启皇帝暂时也不好动他,反而安抚了他几句。
不过魏忠贤心里清楚,暂时不动不表示以后不动。以天启的性格做派绝对不可能让骆思恭这样的人继续把持锦衣卫。锦衣卫作为皇帝的刀把子,绝对不能落到不信任的人手里,魏忠贤作为皇帝最忠心的奴婢,自然要为皇帝所想而想,所急而急,做好应该做的事。
可现在针对锦衣卫,魏忠贤半点把握都没。但周安民的这个人出现,突然让魏忠贤想到了从锦衣卫内部攻破,从而进一步弄倒骆思恭的可能。
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周安民这样立下大功的人居然不赏?这实在是过分。何况周安民的身份也不简单,他可是宗亲,按辈分是当今天子的姑老爷呢。这样赏罚不均如何服众?而且又是对宗亲,这不是打皇家的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