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各有谋算(上)
长孙无忌话音一落,吏部右恃郎卢承庆就立马站出来,脸色冷峻的参奏道:“长孙大人此策虽然稳妥,只是见效太慢了。要知道突厥人可是有三十万大军,还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
“先不说这五十万多是步兵,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各自的位置上。”
“就算他们把突厥人包围,可五十万步卒能包围三十万骑兵吗?要知道在平原上,一万骑兵,就得十万步卒来应对,而且还不能保证能取得胜利。”
“毕竟,骑兵有强大的突袭能力,一旦不敌,还能从容撤退,这两条腿的人,怎么能跑过四条腿的畜生?”
长孙无忌听的眉头一皱,他当然知道,突厥人在幽州分田地的举动,会多么刺激到这些世族。
实际上,就连他最初得知,也吓的混身哆嗦。
长孙家族自从跟定秦王李世民后,就迅速崛起,在李世民登基后,更是从落魄世族,一举迈入一流贵族的行列。这其中,当然不仅仅只有空名,还有在各个地方的长孙支脉势力的迅速发展。
其中对土地的大量摄取,更是家族生存的根本保证。
长孙无忌深知,官位是朝庭的,朝庭随时都可能收回去。做多大的官都没用,触怒了皇权,或者斗争失败,皇帝一道圣旨便能收回去,只有土地才是自家永恒不变的基业。
只是中原大地向来都是各家势力的固有地盘,作为新贵,哪有地盘让他们来吃。若是只有朝中势力,而无地方根基,那长孙家族的繁盛,也只不过是沙上的浮塔,随时可能败落。
只有在地方上拥有深植于土地的势力,才能像其他老牌世族一样,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是在拿下辽东半岛后,长孙无忌就窥视到了这块全新的蛋糕,放弃了在中原与其他世族抢食,果断的转移了重心,推举族叔长孙顺德担任辽州大都督府长吏,坐镇半岛。
这些年下来,各大世家纷纷涌入此地‘利益均占’,而最大的获利者,还是长孙家族,半岛一半的土地被世族豪门迅速兼并,其中有三成以上,都是长孙家族的。
别小看这三成,就凭这些所获,已经足以让长孙家族的基层力量得到填充,真正成为实至名归的一流世族。就算长孙无忌失官,或者长孙无垢不做太后了,长孙家族依然可保无虞。
五姓七望,都有自己的固有地盘,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等,并不是说这些地方只有他们的势力,而是在这里,他们的势力占主导,其它世族就算有产业,也是客居,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若是没有他们的同意,其他世族豪门想进入此地捞食,就会受到打击。
经过贞观一朝的苦心经营,长孙无忌一力发展半岛,在上层势力中已经有人私下里称辽东长孙氏了。
这在以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在姓氏之前加上地盘,几乎是一流势力的标签。
这次施罗叠南下,长孙无忌很是紧张。
他一边庆幸施罗叠没有进攻半岛,不然自己家族就是首当其冲,河北之地的噩运,他感同身受,却置身事外。河北是山东老牌世族的聚集地,他长孙无忌就算再强势,也是插不进去的。
不过,河北是东魏和前齐故地。
在整个天下的三大世族群体中,关陇贵族是核心,山东世族是羽翼,而江南华族,则是最垫底的存在。后两者也经常被皇家用来平衡他们,都是关陇贵族要防范的对象。
三大圈子中,关陇贵族的军力最强,江南华族的财力最厚,而山东士族则最为顽固,同时底蕴也最深。每次天下大乱,河北之地都是能与关中争夺天下最主要力量。
长孙家族是关陇贵族的一员,对于次一等的山东世族,自然是抱着戒心的。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次突厥人南侵,长孙无忌的心里,也有些幸灾乐祸的。实际上这不单单是他一人的想法,整个关陇势力,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
河北军报不断传来,迅速吸引了朝中各大派系的注意力。兵力未动,可各方势力针对河北乱局的博弈,却骤然展开,众多大佬纷纷下场,欲在这样的乱局中,下一盘棋,来为已方争取利益。
是以朝庭表面风平浪静之下,早已掀起了无尽的暗流。
突厥人肆掠河北,对于山东世族来说,无疑于灭顶之灾,对于其他两大势力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儿。或许这就是他们借机把势力渗透进河北的机会。
其至有些人还会暗暗掣肘朝庭的行为,以让这些突厥人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