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忙跟着范兴往前跑去,没过一会儿,常胜也追了上来,其他十多个护卫拖住了突厥人,也不知道有多少能活下来?范兴和常胜一商量,两人觉得在这里都能遇到突厥人,接下来的路程肯定更多,于是决定反其道而之,往东坐船越过黄河,再从北边绕过潼关往长安的官道,从小路回到长安。
李言此时年龄小,又刚刚穿越过来,脑海中对于这唐朝时期的关中也不甚了解,明智的选择少说少做,任由范兴和常胜安排,跟着他们走。
此时的李言一边查看着原主不多的记忆,加深印象,一边想着刚刚从暗处飞来的那只长箭。
很明显,那只箭是冲着自己而来的,在原来看剧的时候,李言就觉得事情太巧合了,范兴一行只有十几个人,一点儿也不起眼,而且还在夜间行军,为什么偏偏就遇上突厥人的游骑了?
之前查过资料的李言知道,突厥人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主食就是吃肉喝奶,疏菜瓜果供应非常稀少,缺少维生素a。长期下来,大多数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夜盲症。
就是黑夜不能视物,所以突厥人一般都是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何况是来到中原人的地盘上,四处皆敌,就算要打草谷抢东西,一般也会放在白天,晚上就算没有敌人也会迷路,北方草原的骑兵,一旦迷失在中原的山川密林之中,那就是待宰的羔羊。
而刚刚的‘突厥人’准确的堵在了李承乾一行回京的路上,这本身就不合理。再加上遇到郡王府身穿盔甲的正规兵士的击突,不但没有逃走,反而在黑夜里打斗了起来,更是一大疑点。
原主最后的记忆,李承乾被范兴和常胜护在后面,躲在夜色中,而对面的人放开前面冲杀的兵士却往后方射箭,还直接冲着半大孩子的李承乾,这就更是让人警惕了。
此时正值立太子的关键时刻,这让经过数十年权力斗争的李言,不得不怀疑,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长安城中的一些己方人式所派,目地就是为了阻止自己回京去争夺太子之位。
但如今所处的环境,让李言无法去追究,只能将这些疑点藏在心里,默默的想着接下来的局面,还好这次依然继承了李承乾的记忆,这让李言不用担心接下来会露出破绽了。
再加上原主也有三四年没有见过李世民夫妇了,李承乾的为人性格,想必他们也是多从自己身边人的描述中得知,这让刚刚附身的李言对接下来做出一些瞒过众人的改变也更多了一些信心。
至于身边的这两个亲信,李言也是颇为无奈,常胜就不用说了,一个埋得很深的内奸,一心要为前太子李建成报仇,潜伏在自己身边就是为了寻找机会颠覆李唐王朝。
为此不惜大动干戈,和李建成旧部孙达引颉利入侵,可以说完全是一只猎犬式的人物。只知道报私恩,却不知民族大义,为一已私仇,置普天下无数黎明百姓的生死于不顾,甚至将自己的父亲和定过亲的媳妇弃之不顾,比陈永仁还招人恨,至少阿仁还知道自己是个警察。
常胜这种人即让人欣赏,又让人憎恶。
李言欣赏他为了报李建成的救命之恩,像古之豫让一样蹈死不悔,又憎恶此人没有大是大非,糊涂透顶。
而另外一个长史范兴,又是一个悲情英雄式的人物,太过公正无私,无论身处何境地,都一心为了大局着想,这种人李言很是钦佩也会使用,但自己却不会做这样的人。
一个太过无私,随时准备着为大义献身的人,早晚会死,因为人生在世,最不缺的就是牺牲自己报效大局的机会,不是死在这次,就会死在下次。
因为太过无私,他们也不会发展个人势力,更不会为了报答主公而牺牲朝庭利益。
若说常胜还有机会挽救一下,而范兴这种人,谁也救不了他,这种人是天生的圣人,在人世间完成他们的仁务后,就会离去。
李言原本想着会原身穿越过来,从一个普通人开始发展,但却没想到穿越到李承乾身上,这就难办了。做为一个受到过信息时代轰炸的年轻人,李言也知道古往今来,最难做的就是太子了。
这比穿成一个普通人,还要艰难,若是一个寻常王爷,还可以正大光明的发展势力、积蓄力量。
而太子却不然,储君是什么,是预备天子啊!
可朝堂上有坐朝的天子,这个预备人选,自然会被皇帝和大臣们看得死死的,生怕会威胁到皇帝,可以说从古到今失败的太子,死就死在皇上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