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墨营,太子亲军,如今的天子亲卫!
在集墨营营门口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文八个大字。
忠君护国,保境安民!
大明军队有三块。
京营,护翼京城,保卫天子的禁军力量。
边军,戍卫边境的铁血长城。
驻地卫所,卫一方之安宁,剿匪、灭寇的地方军事武装。
大明号称雄兵两百万,然而事实是,边军戍卒,彪悍善战者早已成为边军诸将之家丁,形同于将领的私人武装。
在家丁的意识中,皇权遥不可及,他们真正效忠的对象只是自己的家主。
而那些非家丁之边军,说老弱病残有些过份,不过也尽是些孱弱之兵,这些兵的军饷被喝了兵血,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哪来的信念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吃空饷,喝兵血,早已成为边军常态,满朝上下,几十年间,无数大臣都心知肚明,然而无人敢管,无人过问。
谁敢深查?
边军若是哗变,甚至里通外贼,届时鞑靼大军长驱直入大明腹地,便是天塌地陷般的大祸。
没人敢承担这样的责任,于是只能得过且过,维稳,才是大明第一国策。
至于京营二十六卫,更是吃空饷的重灾区,号称拥兵二十万的京营诸卫,真正在额的兵力不到十万,其中善战者估计还不到三分之一。
同样心知肚明,同样无人去查。
京营普通兵卒也就算了,但凡到了千户,甚至百户这一级别,谁人不是出自勋戚之门。
大明土木堡,那些追随太祖皇帝打天下,追随太宗靖难的勋贵一代、二代,死了个七七八八,从那以后,勋贵势衰,文官力量彻底把控住天下话语权。
勋贵子弟再无先辈尚武之风,一个个挂职军中,混吃等死,别说鏖战沙场,便是跃马扬鞭的也没几个。
让这些在军中占据各个要职的军将逞勇斗狠,去欺负欺负寻常百姓,玩玩什么强抢民女这类的事,一个个都是此中高手,可要让他们抡刀子和内贼外寇玩命,他娘的不尿裤子都算条好汉。
武备松弛那是好听的说法,现在的京营纯粹是老妇女的裤腰带,又松又垮。
也就天子亲军腾骧、武骧四卫还算好点,但基本也都是些人高马大的样子货。
至于地方卫所,说糜烂都是留脸面的说法,太祖号称‘不费一文钱粮,养雄兵百万’,这话到现在俨然已经成了笑话。
一个个卫所兵,早已经沦为卫所将领的佃户,说他们是兵,还不如说这些兵就是一个个只会拿锄头、镰刀的农夫。
事实上,这群农夫兵拿镰刀的时候比拿战刀的时候多出无数倍,甚至从来没拿过战刀的也比比皆是。
太祖设立屯兵卫所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花钱,就能让地方安靖,然而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各地卫所的屯田,每年收取海量的粮食,这些粮食一部分是用于卫所本身粮饷发放,一部分则要屯起来,当做备战军粮。
可如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