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虽然有心借助谷大寿,却没打算把核心的东西假手于人。只是借助谷大寿的人脉,提前给报纸安排过渡的上下游渠道。
古代交通不便,在京城刊印好报纸,再运至全国,耗时耗力,且时效性差。
所以,他打算暂时采取急报的形式,将范本分发至各地,在各个州府安排合作的印刷厂,就地印刷,再交由当地合作的书坊,加以售卖。
待到报纸有了一定的声势,再逐渐替换上下游渠道。
因目前的报纸,还是个赔钱的买卖,他甚至提议,让谷大寿拿改良的造纸术工艺做为补偿。
一方面,算是投桃报李,给谷大寿一个卖人情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纸张的成本,有利于普及教育。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张云逸不会承认。
他这人素来心眼小,当初弹劾的风声传至京城,兵部尚书李从文有意避嫌,张云逸又岂会甘心,让他凭白占自己的好处?
虽然,这会减少周显祖、齐远道的分红,可打着给太子办事的由头,他们也不敢有什么不满。
以后,再撇开李从文,在别的地方找补,反而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外部他已经做了准备,但报纸的根本,还在于内容。
任何事情的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思想,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虽然报纸是为了宣扬仙学,可他并不打算成篇累牍的讲述相关的知识。
而是打算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相关知识的篇幅。
对于读书人而言,不论哪个时代,键政都是喜闻乐见,最吸引读书人的话题。
首先,他以最大的篇幅,介绍了一些朝廷政策时事,甚至不乏一些京城朝廷的边新闻,以博人眼球。
其次,是科举的相关知识,甚至,刊印一些历年科举的范文,以便吸引读书人购买。
这也是他必须要找谷大寿的原因。
最后,才轮到仙学的知识点,并附以一些题目,和招贤纳士的广告。
之所以,只把目标着眼在读书人身上,实在是受限于古代的受教育水平。
那些匠人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能识得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哪里能指望他们读报?
这也是他急于降低纸张价格的原因。
当然,待到以后自己的摊子铺开了,也可以安排一些读报的工作。
这也是他让甄士隐,安排招募的流民认字的原因。
首刊的底稿,他已经完成的七七八八了,如今,就等着甄士隐回来,与谷家一同,把后续的工作推行下去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