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
外循环?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穆思远一愣,便很容易弄清楚了这两个直白词汇的含义,
思索着这番在外人听起来假大空的话,某位老帅哥心里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
石油化工行业跟其它行业不太一样,是需要紧紧跟随国家战略的。
杨默刚才的话其实说的很清楚,当各国真的以民间商业来往陆续开启破冰之旅后,虽然外贸和来华投资依然是华夏的主要经济增长引擎,但其规则却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官方组织为主导的贸易和投资,一下子转为以民间商业需求为主导的贸易和投资。
这种转化乍看之下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里面的区别大了去了……而石油化工领域,绝对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
齐鲁这边原油的种种缺点,穆思远非常清楚;而齐鲁这边各种石油化工品的生产成本之高昂,技术较之国际市场之落后,他也非常清楚。
作为东营指挥部最受人瞩目的副字号领导之一,穆思远要想进步,那必然是要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且付诸于实处。
而他最重要的一项主张,便是挖掘齐鲁油田的潜力,实现国内石油供应的自主化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国际化!
第一点其实并不算很难,至少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并不难。
毕竟当下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并不多,许多替代场景中又有“煤大哥”在那撑着;
而且齐鲁这边虽然地质条件不是很理想,但实际的储油量其实真的不比大庆低多少,只不过都是在旮旮角角里藏着,不太好打出来而已;不过只要肯努力钻研和提升钻井技术,这一点他其实很有信心实现。
事实上,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和钻探公司走的很近,并且一个劲给钻探公司增加生产指标的主要原因,毕竟在打井这一块,齐鲁这块地头上,还没有哪家兄弟单位能比他们更能吃苦、更有经验,更肯钻研。
但第二点,那就真的是个非常不容易实现的挑战了。
要知道,要实现石油化工产品的国际化,必须要同时满足技术标准国际化和产品价格国际化这两条。
前者已然是个大麻烦了。
毕竟华夏的实际情况放在那,要想从国外获得先进的石化技术,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而且石油的特殊性也不允许他们做过多的“等价交换”;
换而言之,要想提高石化技术,并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除了自己钻研,自己探索之外,别无他路。
但其实这还好,虽然这是一条容不得取巧的崎岖小道,而且华夏当下的化工基础也着实薄弱了些,但毕竟在上层的关注下,经过了十余年积累后,也逐渐见到了曙光。
然而后者却是个近乎于死结的难题了。
有着中东这群把原油卖的比水还便宜的土豪和阿美莉卡等西方工业强国的坐镇,要想让华夏的石油化工产品的价格实现国际化,那需要压缩下来的生产成本何止一点两点?
偏偏以华夏当下的情况,是不能通过压缩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降低福利和补贴等形式来降低成本的;
事实上就算把所有的手段都用上,成本也降不了多少,毕竟华夏现在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在那放着。
但与此对应的,却是当下2.0版本的国企普遍存在着职工懒散、生产效率低,能耗大,良品率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这一增一减之下,就使得当下国内自主生产的化工品出现了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以华夏此时低廉的劳动力,同类的国内化工品,其出厂价竟然能比国外的到岸价还贵上1/3以上,你敢信?
这还说的是国内普遍状况,要放在齐鲁地区,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要知道,前面说过,齐鲁这边的原油品质着实称不上多好不说,地质情况也复杂的多,开采成本更是始终降不下来,一个生产环节,一个加工提炼环节,层层debuff叠加下,齐鲁这边生产的化工品,成本就更降不下来了。
原本今年华夏迎来出口寒冬期,穆思远在焦虑之余,却也觉得这是一个莫大的契机。
毕竟出口被冷冻后,国外同类化工产品的冲击小了一大截后,国家也必然会由外转内,开始寻求以内循环为主调的产业结构。
而作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石,石油化工领域在这种变化之下,自然首当其冲。
所以,他才会王一诺冒着这么大的干系割了超过7个亿的肉,然后费了偌大的精力来推进这个石油化工产业园。
按照他的本意,是在国家调整战略之前,将这个产业园建起来,然后通过政策富集一票子省内外的石油化工企业在这里安家,再借助于内循环模式下原油指标的唯一性,通过“割肉养蛊”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里,倒逼这些石化企业提升技术、压缩成本、提高良品率,甚至还能倒逼本地的石油生产单位降本增效。
在他想来,如此三五年,就算这个工业园里出产的化工产品价格也依然会高于国际同类价格,但至少不会高的太多,届时国际环境变化,一旦华夏结束了外贸冷冻期的话,这些化工品至少在部分区域的国际市场上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到了那时候,他的两项主张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步一小下自然不是什么难题。
不求能被调到部里或者首都其余部门,但至少也能以正字号的身份去争取一下东营指挥部一二把手的位置。
但问题是……
随着岛国民间交流团访华这一出乎全世界所有人预料的举动,他的如意算盘就真的有打不响的危险了。
“内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乃是这个计划最大的忌讳。
一旦没有一个较长的出口冷冻期,那么对于外贸的经济依存度逼近90%的华夏,不可能以一个壮士断腕的姿态执行内循环战略;
而一旦没有经济内循环的大环境,他就算把那些石化企业全部揽进工业园,也无法达到养蛊的效果……这中间牵扯的因素很多,不足以为外人道矣。
甚至如果他非要按照当初的计划那样,倒逼这些生产单位和加工单位降本增效的话,没法子达到效果不说,还会狠狠得罪一大帮子人,届时别说进步了,能不被撸下来就算不错了。
偏偏就岛国民间交流团这半个多月来整出的动静,以及他通过某些渠道获知的消息来看,杨默的判断并不是瞎说……包括阿美莉卡在内的一众西方企业动心了,真的很有可能有样学样地以民间商业往来的形式开展自己的破冰之旅,国内经济转为内循环的概率,可能真的不大。
………………
但凡能坐上高位的,无一不是心智坚韧之辈,也绝少能有那种不晓变通之徒。
因此,即便是自己的处境并不太美妙,但穆思远依旧没有显露出任何焦虑。
不咸不淡地瞥了这个很有些令自己意外的年轻人一眼后,这位老帅哥用一种考究似的语气说道:“杨默,我承认雅儿说的有道理,你跟其余的年轻人不太一样,视野也的确要广的多;”
“不过我想知道,如果我依然把这个工业园项目推进下去,但第一重心却由石化领域转化为房地产领域……你觉得如何?”
似乎是怕杨默不是很了解,穆思远解释了一句:“目前国内想要学习西方,把商业地产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呼声很高,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力发展商业地产的确有利于补充地方财政,并且拉动区域经济……这对于反哺石化行业的升级是个不错的利好,小雅说你在商业这一块很有见解,想必能厘清这其中的关系。”
房地产?
杨默瞅了一眼穆思远。
人均gdp的提升,能有效反哺石化行业的升级,是个很好理解的问题。
在局势不妙之下,这位穆伯父能想着通过这种迂回前进的方式来降低工业园项目的副作用,也的确称得上是有急智。
只不过……
想到这,杨默朝着这位对经济学显然不是很精通的长辈笑了笑:“穆伯父,相信我,如果你是打算在商业地产这方面做点成绩去曲线救国,又或者减轻因果……只会输的更惨!”
!!!??
穆思远扭过头来,深深地看着杨默,脸上没有任何喜怒:“这却是为何?”
听着这深沉了不少的声音,杨默笑的有些没心没肺:
“因为……这里是临邑县啊!”
(本章完)